第244章 “牧马人”武器系统(3 / 4)
痕”要求,这意味着他不能使用任何带有凤凰军工厂特色的添加剂或生产工艺。
他看着那些复杂的公式,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缚住了手脚的舞者,空有一身本领,却无从施展。
而老王厂长,王振山,则把自己埋进了堆积如山的旧图纸和生产档案里。
他试图从建国初期那些“土法上马”、“因陋就简”的生产经验中,寻找一些“做旧”和“伪装”的灵感。
但他的结论是悲观的。
现代工业生产,就像一个诚实的记录者,会在每一个零件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
想骗过联邦的实验室?
扯犊子呢。
他摘下老花镜,揉着酸涩的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
与他们的愁云惨淡不同,姜晨这两天该吃吃,该喝喝。
老刘会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他也没有去打扰任何人,只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反复推敲着“牧马人”系统的每一个细节。
从皮卡的悬挂加固方案,到火箭炮简易炮架的轴承选型;从煤气罐的捆绑方式,到“红箭-73”导弹的电路简化。
他甚至还手绘了一本全图画式的、没有任何文字的操作手册,确保一个不识字的阿富汗牧民,也能在三分钟内学会如何使用这套系统。
他越是推敲,就越是觉得这套方案天衣无缝。
它完美地避开了所有技术上的陷阱,用一种近乎无赖的、不讲道理的方式,直击问题的核心。
两天后,还是那间戒备森严的会议室。
当姜晨走进房间时,看到的是三张写满了疲惫和无奈的脸。
会议桌上,散乱地放着几份手绘的草图和写满了计算公式的稿纸,但三人都默契地没有去碰它们。
那些不过都是他们失败的证明。
“都说说吧,有什么想法?”姜晨坐下后,平静地开口。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最终,还是性格最直的张涛,硬着头皮开了口。
“厂长……我……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他有些惭愧地挠了挠头,“我试着在我们现有的69式火箭筒上做文章,比如把口径扩大,战斗部换成双级的。理论上,威力是能提升一些,但成本下不来,而且那外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咱们的东西。至于打直升机……用这玩意儿打天上的目标,跟用弹弓打飞机没区别,纯粹是听天由命。”
李学敏也跟着摇了摇头,扶了扶眼镜说道:“我也一样。厂长,您要求的廉价、高效、无痕,这三者本身就是矛盾的。高效的炸药,必然需要高纯度的原料和精密的合成工艺,这就不可能廉价。而想要做到无痕,我们就不能使用任何我们熟悉的、有把握的配方和工艺。我尝试了几种用化肥和糖制作的简易炸药方案,但威力波动太大,稳定性极差,根本达不到武器级的要求。把这种东西交到友军手里,不是帮他们,是害他们。”
最后,老王厂长用一种近乎认命般的语气,做了总结:“厂长,从生产制造的角度看,这个任务,以我们现有的条件,无法完成。我们是正规的军工厂,我们有我们的生产标准和流程。让我们去模仿那些第三世界国家小作坊式的、粗制滥造的生产方式,我们做不到。就算硬要做,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只要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定有痕迹。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说完,三人都低下了头,会议室的气氛压抑到了冰点。
他们都觉得,自己辜负了姜晨的信任,也让最高层失望了。
但其实也不怪他们。
龙国这些年,自己的武器都主要依赖于进口和仿造,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少之又少,性能在国际上处于绝对劣势,基本上除了巴基斯坦等少数几个铁杆朋友,不会有其他国家的人问津。
因此,对于武器外贸,尤其是这种需要深度定制的“特种外贸”,他们确实经验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他们提出的几种方案,都是在现有武器上修修补补,但很快,他们又自己找出了无数个问题,把自己彻底否定了。
看着他们沮丧的样子,姜晨笑了。
他的笑容,在这压抑的空气中,显得格外突兀,也格外有感染力。
三位专家都抬起头,不解地看着他。
“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