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我们的弹头,应该飞越整个太平洋(3 / 4)
这里的风沙,依旧猛烈,这里的阳光,依旧炙热。
但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之下,一股足以撼动世界的力量,正在悄然积蓄。
国际上的风云变幻,似乎并未影响到这里的节奏。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攻关,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舾装阶段。
在巨大的地下总装厂房内,一枚通体洁白、体型硕大的导弹,静静地矗立在发射架上。
它长达三十多米,直径超过三米,如同一座白色的巨塔,充满了令人敬畏的工业美感。
它就像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虽然静默无声,却散发着足以让整个星球都为之颤抖的恐怖气息。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东风-5项目团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
从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到高精度陀螺仪的抗过载能力;从耐高温烧蚀的再入弹头材料,到“玄武甲”薄膜在箭体上的均匀涂覆工艺……每一个难题,都像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所有科研人员面前。
但是,这些困难,都在姜晨和前森院长的联手下,被一一攻克。
姜晨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先知”,总能在团队陷入绝境时,给出最精准、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前森院长和他的团队,则凭借着“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下来的顽强毅力和卓越的工程能力,将姜晨那些超越时代的“神谕”,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此刻,在这枚国之重器即将点火的最后阶段,姜晨和前森院长,正站在发射场一公里外的地下掩体内。
厚重的防爆玻璃窗外,是那枚承载了无数人希望和汗水的东风-5。
掩体内,气氛紧张而又肃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激动与期待。
他们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前森院长看着窗外的导弹,又转头看了看身边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总顾问”,心中感慨万千。这两年多的并肩作战,让他对姜晨的认知,早已从最初的震惊和好奇,变成了深深的敬佩和信赖。
他甚至觉得,姜晨的存在,本身就是龙国最大的战略武器。
“姜晨同志,”前森院长握住姜晨的手,声音颤抖,“我代表整个东风-5项目的所有科研人员、工程师、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向你,以及你所领导的凤凰军工厂,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他环视了一圈掩体内那些同样激动不已的专家们,继续说道:“没有你,没有凤凰军工厂,我们东风-5项目,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突破。是你,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最核心的技术难题。这份功劳,将永远铭刻在龙国战略武器发展的丰碑上!”
姜晨闻言,连忙谦虚地说道:“前院长,您言重了。我只是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真正将这些想法变为现实的,是您和在座的各位专家,是你们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而且,我们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铸造一把能够保卫国家安全、让任何敌人都不敢轻举妄动的‘和平之剑’!”
“为了伟大的祖国!”
掩体内,所有人都齐声高呼,眼中闪烁着滚烫的热泪。
虽然内心无比兴奋,但不到最后一刻,火箭点火升空,成功飞抵预定目标,他们就不能有半点放松。
洲际导弹的试射,其复杂性和风险性,远非中程导弹可比。
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而不同于东风-2改进型号,这一次,东风-5可是真正的洲际弹道导弹。按照前森院长最初的估计,在解决了发动机比冲效率问题后,这枚导弹的射程应该能达到10000公里,足以直接攻击鹰酱本土的西海岸地区。
但姜晨知道,因为有了系统的加持,以及各种超越时代的技术应用,这枚东风-5的实际性能,远超前森院长的预估。
它的最大射程,是在13000公里以上,不仅能覆盖鹰酱全境,甚至能打到南美洲。
更可怕的是,它并非只能携带一枚单弹头,而是可以携带一枚500万吨当量的热核弹头,以及多枚用于迷惑敌方反导系统的诱饵弹头。
在后期升级后,它甚至可以搭载3枚100万吨当量的分导式多弹头(MIRV)!每一枚弹头的当量,都足以将一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