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我们凤凰军工厂就是来解决问题的(2 / 4)

加入书签

控制,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

这些技术难题,每一个都足以让一个国家的科研团队耗费数十年心血,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才能勉强摸到门槛。

然而姜晨也知道这一点,马上便给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在主燃烧室之前设置预燃室,让少量燃料和氧化剂进行初步燃烧,产生高温燃气驱动涡轮泵,再将富燃或富氧的燃气送入主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姜晨详细解释道,“这种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燃烧室压力和燃烧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推进剂的能量,从而提升发动机的推力与比冲。虽然其系统集成、启动控制和燃烧稳定性问题非常复杂,但一旦攻克,将是发动机技术的一次革命性飞跃。”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分级燃烧循环的简化流程图,详细标注了预燃室、涡轮泵、主燃烧室等关键部件的位置和功能。

他的讲解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这些复杂的概念在他心中早已融会贯通。

“当然,要实现分级燃烧循环,对涡轮泵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姜晨继续说道,“我们需要采用更高转速、更高压比的涡轮泵。这需要更先进的轴承材料和密封技术,以及更精密的叶轮加工工艺。如果能实现这一点,将能更高效地将燃料和氧化剂输送到燃烧室,进一步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他接着提到了对冷却系统的优化:“我们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入再生冷却技术,通过燃料在喷管壁内循环冷却,不仅保护了喷管,还预热了燃料,提高了喷管的耐热寿命和发动机的整体效率。这使得我们的发动机能够在更高温度下长时间工作,从而获得更高的比冲。”

姜晨的讲解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他从宏观的循环模式,讲到微观的材料选择,再到具体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要求。

他的语言简洁而精准,每一个技术点都直指核心。

他甚至还提到了推力矢量控制(TVC)的初步概念,虽然这对于当时的龙国来说过于超前,但他只是简单提及,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讲完之后,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姜晨所描绘的宏伟蓝图所震撼。

他们面面相觑。

姜晨提出的这些思路,不只是改进,更是颠覆!

如果这些技术能够实现,东风-5的性能将远超他们的想象,甚至能够与鹰酱和联邦最先进的洲际导弹一较高下。

很快,会议室里开始响起低声的议论。

“双锥形喷管……预燃室分级燃烧循环……再生冷却……”一位老专家喃喃自语,“这些都是国际上最前沿的理论,没想到姜晨同志竟然能将其系统性地提出来,而且还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现方向!”

“如果真的能实现分级燃烧循环,那比冲效率至少能提升百分之十到十五!”另一位工程师激动地说道,“这将直接把东风-5的射程提升数千公里,真正达到全球覆盖!”

“但是,这些技术的难度太大了!”一位材料专家皱眉道,“尤其是高温合金和精密加工,我们目前的基础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涡轮泵的高转速和高压比,对轴承和密封材料的要求也是前所未有的。”

“是啊,理论是美好的,但工程实现才是关键。”一位资深设计师也表达了担忧,“分级燃烧循环的启动控制、燃烧稳定性、以及各部件的协同工作,都是巨大的挑战。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发动机爆炸。”

大家议论纷纷,都觉得姜晨的想法很好,但很快,大家又提出了一个更现实、更迫切的问题,那就是精确制导部分的材料该如何解决。

负责制导系统的专家站起身,语气严肃地说道:“姜晨同志,您提出的发动机改进方案,确实令人振奋。但我们还有另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导弹的制导精度。尤其是在充满了各种干扰的外太空,以及再入大气层时,导弹容易因为各种电磁干扰、气动加热、以及地球磁场等复杂因素而失去方向,导致精度严重下降。”

他指了指黑板上的导弹头部:“特别是洲际弹道导弹,虽然因为一般搭载核弹头的缘故,允许有几百米的误差,但如果误差大了,那可能就飞到别的城市去了,甚至偏离目标数千公里,那就失去了战略威慑的意义。我们目前的制导系统,虽然在东风-2改进型上表现良好,但要应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