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龙腾’级导弹驱逐舰(2 / 4)
法锁定我们。而这段时间差,就是我们生存和反击的关键!”
他举了个例子:“这就好比在黑暗中,我们拿着手电筒找人。如果对方穿着一身黑衣,躲在阴影里,我们是不是很难发现他?即便发现了,也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很难瞄准。而如果他穿着白衣服,站在亮处,那我们一眼就能看到,并且轻松瞄准。舰艇的隐身,就是让它在敌人的‘雷达手电筒’下,变成那个‘穿着黑衣躲在阴影里的人’。”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海上冲突中,我们的‘龙腾’级驱逐舰,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敌方舰队,在他们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之外,甚至在他们还没意识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发射了鹰击-8反舰导弹。当他们的雷达终于捕捉到导弹信号,并试图反击时,我们的驱逐舰可能已经完成了打击任务,并且开始脱离战场。这种‘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并全身而退’的能力,才是未来海战的制胜之道!”
秦海东等人听得入了神,他们开始理解隐身性能的战略价值。
这不是技术上炫技,而是实实在在的战场优势。
“但是,姜厂长,”王淑芬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舰体外形设计可以优化,但钢铁本身是强雷达反射体,怎么才能让它‘隐身’呢?”
姜晨微笑着点了点头,这正是引出他下一个“杀手锏”的时机。
“王总工问到了点子上。仅仅依靠外形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姜晨语气中带上了一丝神秘,“大家还记得我刚才给秦总工看的SHTC-1样品吗?那种超高导热的材料,是我们凤凰新材的最新突破。而我们凤凰新材的科研团队,最近在材料科学领域,又发现了一种能吸收雷达波的新型材料。”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重磅消息在众人心中发酵。
果然,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吸收雷达波的材料?
这简直闻所未闻!
“这种材料,我们称之为‘雷达吸波材料’,简称RAM。”姜晨继续解释道,“它的原理,不是让雷达波反射回去,而是将雷达波的能量吸收,并转化为热能散发掉,或者将其引导到舰体内部,使其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射信号。这样一来,敌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大部分都会被舰体吸收,只有极小一部分会反射回去,从而大大降低舰艇的雷达反射截面(RCS)。”
他指着图纸上舰体外形的倾斜设计:“所以,我们设想的‘龙腾’级驱逐舰,不仅仅是外形采用倾斜设计,减少垂直面,避免雷达波直接反射。更重要的是,它的舰体表面,将涂覆或者部分结构采用这种新型的雷达吸波材料。这种‘形’与‘材’的结合,将使得‘龙腾’级在雷达屏幕上,显示为一个极小的、甚至难以分辨的光点,大大提升其隐蔽性。”
“当然,这只是我最近心血来潮,脑洞大开,想着既然我们凤凰新材发现了这种材料,那能不能在新型战舰和飞机上采用这类材料。”姜晨语气轻松地说道,仿佛这只是一个随意的想法,而非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布局。
他知道,这种“不经意”的透露,更能凸显其非凡的洞察力和超前的技术储备。
当然了,对于所谓的新型吸波材料,姜晨自然是从星际军工系统日志中花费500万系统积分兑换来的。
这500万系统积分,从隐身材料的理论基础、材料配方、制备工艺到性能测试标准的完整技术蓝图都包含了。
它涵盖了雷达吸波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精确调控方法、纳米级复合颗粒的合成技术,以及最终应用于舰艇和飞机表面的涂覆或结构集成工艺。
姜晨在脑海中快速浏览着这些庞大的信息流。
这种新型吸波材料,并非单一的某种物质,而是一种复杂的复合体系。
它可能由多层结构组成,每一层都针对不同频率的雷达波进行吸收或衰减;也可能是一种含有特殊磁性或导电颗粒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通过精密的结构设计,将入射的雷达波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掉。
其核心技术在于如何实现宽频带、高效率的吸波性能,同时还要兼顾材料的轻质、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以及易于加工和维护等工程应用要求。
他甚至能“看到”这种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精密设备,比如高精度混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