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东风破晓,脚盆鸡的恐慌(4 / 4)

加入书签

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钱森教授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周建国教授:“没错,建国。那封信的作者,是龙国军工的瑰宝。我已向上级申请,务必找到他,并邀请他加入我们的团队!”

他深知,东风-5的研发,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是天文数字。

首先是多级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与效率。

东风-5作为洲际导弹,需要更强大的推力才能将弹头送入预定轨道。

这涉及到更大型的液体燃料发动机设计、高压涡轮泵、大推力喷管以及更高效的燃料燃烧技术。

钱森教授知道,他们目前在大型液体发动机方面仍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材料、制造和控制方面的极限。

其次是制导系统的精度与可靠性。

洲际导弹的射程远,对制导精度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弹头偏离目标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

这需要更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INS)、更稳定的陀螺仪、更精确的加速度计,以及更强大的机载计算机进行实时修正。

钱森教授想到信中提到的“微型处理器”,如果能将其应用于导弹制导,那将是质的飞跃。

再者是弹头再入大气层的防热与突防。

弹头在以极高速度再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数千度的高温。这需要研发能够耐受超高温烧蚀的特种材料,确保弹头内部的核弹头和精密设备不受损。

同时,为了提高突防能力,还需要研究多弹头分导(MIRV)技术,以及末端机动技术,让敌方反导系统难以拦截。

“SHTC-1……”钱森教授在心中默默念叨着这个名字。

这是那位科研人员在继第一封信之后一个月给他以个人名义寄来的。

看样子,那小家伙似乎是个材料学方面的学者。

不过他的心中也同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一个材料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是如何对火箭科学做到如此了如指掌的?

他有种预感,此人的能力不在自己之下!

而且,他虽然不了解SHTC-1的具体性能,但从姜晨信中对“更高效隔热材料”的提及,他隐约感觉到,这个材料或许能为弹头防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他决定,一旦找到那位“南云科研人员”,一定要向他请教关于新型材料的研发。

最后,是发射与生存能力。

东风-5作为战略威慑力量,其生存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固定发射井容易被敌方侦察和摧毁。

钱森教授设想,未来需要发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甚至潜射能力,让导弹能够隐蔽部署,提高其在遭受首次打击后的生存率,确保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钱森教授环顾四周,目光坚定,“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去攻克它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只要我们敢于创新,龙国就一定能拥有自己的‘大国长剑’!”

他知道,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除了科研团队的努力,还需要国家层面更大力度的支持,特别是资金、人才和基础工业的全面提升。

而那位神秘的“南云科研人员”,将是实现这一切的关键。

钱森教授随即向军委提交了一份紧急报告,详细阐述了东风-5的研发计划,并强烈建议军委全力支持,同时,他再次强调了寻找那位“南云军区某科研人员”的重要性,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人才的高度。

他相信,有了东风-2改进型的成功,军委一定会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而他,钱森,将再次出山,带领龙国导弹事业,迈向一个全新的篇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