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三代机之路(3 / 4)

加入书签

国发动机先天性不足的缺点。

“第三,也是最核心的,是航空发动机。”姜晨的语气变得很是严肃,“发动机是航空工业的‘心脏’,也是我们龙国长期以来的短板。歼-7D目前使用的发动机,推力不足,推重比低,寿命短,严重限制了飞机的性能发挥。三代机需要大推力、高推重比、高可靠性、长寿命的涡扇发动机。”

陈广平叹了口气:“发动机问题,确实是卡我们脖子的最大难题。我们目前主要依靠仿制毛熊的发动机,但在材料、工艺、设计理念上都存在差距。高性能涡扇发动机需要攻克高压压气机、低污染燃烧室、高温涡轮叶片等核心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特别是高温合金和单晶叶片,这些都是决定发动机性能和寿命的关键。SHTC-1虽然解决了散热问题,但要真正制造出高性能发动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SHTC-1的成功,为我们解决了高温涡轮叶片和燃烧室的热管理难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姜晨指出,“它意味着我们可以允许发动机在更高涡轮前温度下稳定工作,从而直接提升推力、燃油效率和寿命。例如,涡轮前温度每提高100摄氏度,发动机推力通常可提高10%至15%。但除了材料,我们还需要在核心机设计上取得突破。这包括压气机效率、涡轮效率、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和稳定性。同时,高精度制造工艺也至关重要,如叶片的精密铸造、加工和表面涂层技术,以及转子部件的动平衡技术。这些都需要我们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基础研究和工业攻关。”

“第四,是航电系统。”姜晨看向林浩,“JL-7A雷达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三代机需要更强大、更集成化的航电系统。这包括更强大的多模式、多目标跟踪雷达,能够支持更复杂的空战模式,如边扫描边跟踪和低截获概率模式。同时,还需要先进的电子战系统,用于干扰敌机雷达和对抗敌方电子干扰。”

二人下意识地看向了一旁的林浩。

作为14所的副所长,雷达研究正是他的强项。

林浩听到二人说起雷达,也是点头:“是的。我们14所正在努力。但要实现这些,需要突破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高速数据传输技术以及复杂的软件编程。三代机的航电系统将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网络,所有传感器(雷达、红外、电子战)的信息需要进行数据融合,为飞行员提供全面的态势感知。这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开放式、模块化的航电架构,以便于未来的升级和维护。这与我们目前分立式的航电系统完全不同。”

“模块化航电架构是未来的趋势。”姜晨肯定了林浩的思路,“它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升级性。同时,先进的座舱人机界面也至关重要,如大面积多功能显示器、头盔显示器(HMD)等,能够直观地呈现复杂的战场信息,减轻飞行员的认知负荷,提高作战效率。”

“还有就是制造工艺和工业基础。”姜晨总结道,“研发一款三代机,不仅仅是设计图纸上的突破,更是对整个工业体系的考验。它需要超大型的装配厂房、高精度的数控机床、自动化铆接设备、激光焊接技术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机身蒙皮的整体成型、大型构件的精密加工、数百万个铆钉的精确安装,都对制造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们目前在这些方面,与鹰酱和毛熊等航空强国存在巨大差距。”

说白了,就是生产线不支持大规模生产。

就像后世鹰酱拆除了F22的生产线,即便技术是早就掌握的,但想要重启生产线,那代价连他们自己都难以接受。

陈广平深以为然:“是的,姜厂长。我们松州厂虽然有经验,但主要集中在二代机的生产。三代机的制造精度和复杂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量级。我们需要大量投资引进先进设备,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需要国家层面的巨大投入和长期规划。”

“没错,这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投入和全国工业体系的协同。”姜晨强调,“我们可以从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入手。虽然现在的计算机技术还很原始,但我们可以尝试引入初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理念,用于结构优化、部件设计和加工路径规划。这能提高设计效率和制造精度,为未来的全面数字化打下基础。”

“同时,人才培养也是重中之重。”姜晨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