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歼7D研发完毕—超视距之眼(1 / 4)

加入书签

关于歼7D的项目申请在第一时间便得到了上面的回复。

上面就回复了两个字:允许。

SHTC-1材料的突破,以及其对JL-7A雷达散热问题的根本性解决,让高层看到了龙国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

松州飞机制造厂被要求全力配合,确保歼-7D的改装工作能够迅速、高效地完成。

这段时间,姜晨一直待在松州飞机制造厂。

他没有直接参与到具体的改装工作中,因为那有陈广平厂长和他的团队负责。

姜晨主要集中精力在JL-7A雷达与歼-7D机体的集成细节上。

由于JL-7A雷达是他设计的,他对雷达的性能参数、工作特性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了如指掌。

因此,在上机的一些细节方面,他给了陈广平厂长和14所的工程师们一些建议。

这些建议,在外人看来,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调整,比如雷达天线罩的安装精度、雷达内部线缆的布局优化、供电模块与机体电源接口的抗干扰处理,甚至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螺栓紧固力矩。

然而,姜晨深知,航空电子设备,特别是高精度雷达,对工作环境的稳定性要求极高。

任何细微的震动、电磁干扰或热量积聚,都可能导致雷达性能的下降,甚至在关键时刻出现故障。

别看这些提升不大,但在高强度空战中,哪怕是雷达响应速度快零点一秒,或者在极限机动中信号稳定一毫秒,没准都能成为致胜的关键一环。

这些建议,正是基于他对未来航空电子系统集成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改装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松州飞机制造厂的工程师们在姜晨的指导下,将SHTC-1材料精确地应用到歼-7D的雷达舱壁、雷达天线支架以及部分核心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中。JL-7A雷达也经过了14所的工程师们的最终调试,确保其性能能够完全发挥。

清晨,松州军用机场。

跑道上,一架最终形态的歼-7D静静地停放着,它通体涂装深灰色,机身线条在晨光中显得更加凌厉。

与以往的歼-7系列相比,这架歼-7D的外形并没有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但机头雷达罩的形状略显饱满,内部的JL-7A雷达在阳光下隐约可见,仿佛一双等待睁开的眼睛。

机身表面,部分区域的蒙皮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哑光质感,那是SHTC-1材料的应用区域。

陈广平厂长、林浩所长以及姜晨,三人并肩站在跑道边。

他们的身后,是松州飞机制造厂和14所的核心技术骨干,以及空军方面派来的几位高级军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架歼-7D上,脸上写满了期待与紧张。

一辆军用吉普车驶来,停在众人面前。

车门打开,一名身着飞行服的男子跳下车。

他身材高大,体格健硕,眼神锐利而沉稳,正是松州军用机场的王牌试飞员,王磊。

王磊是龙国空军的精英,拥有丰富的试飞经验,曾多次驾驶样机进行极限测试,对飞机的性能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力。

王磊快步走到众人面前,向陈广平、林浩和姜晨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陈厂长,林所长,姜厂长,各位首长,试飞员王磊,准备就绪!”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

陈广平、林浩和姜晨也纷纷回礼。

“王磊同志,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你很清楚。”陈广平沉声说道,“歼-7D的未来,JL-7A雷达的性能,SHTC-1材料的验证,都寄托在你身上。务必按照预定科目,小心谨慎,确保安全!”

“请厂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王磊再次敬礼,然后转身走向歼-7D。

他登上座舱,系好安全带,启动电源。

座舱盖缓缓合拢,将他与外界隔绝。

片刻之后,歼-7D的涡喷发动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尾喷口喷出炽热的气流。

发动机转速逐渐提升,推力增大,战机开始在跑道上缓慢滑行。

王磊进行着起飞前的最后检查。

他看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感受着机体的震动。一切正常。

他将油门推到底,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