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研发完毕,林浩到来(1 / 4)
超导热复合材料?SHTC-1?
这个前所未闻的概念,让专家们震惊之余,又让他们感到了一丝无从下手的迷茫。
李明德教授是第一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
他深吸一口气,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向前迈出一步,语气中带着一丝恳切:“姜厂长,我们……我们愿意接受这个研制任务!您昨天展现出的远见和能力,让我们对您深信不疑。但是,对于这‘超导热复合材料’,我们确实有些陌生,甚至从未在任何资料中见过类似的概念。我们能力不足,还请姜厂长能够解释解释。”
他知道,科研并非盲目摸索。
即便有了最先进的设备,没有理论依据,没有明确的方向,再多的努力也只是白费功夫。
有了李明德带头,其他人也纷纷开口,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心中的疑惑。
“是啊,姜厂长!这‘超导热’,难道是指在极低温度下才能实现的超导现象吗?那在常温下,它的导热性能又能达到什么程度?”高分子材料专家张教授推了推眼镜,眼中充满了求知欲。
“姜厂长,这种复合材料的结构是怎样的?是金属基、陶瓷基还是高分子基?它的热传导机制,与我们已知的材料有何不同?”一位名叫王雷的陶瓷材料专家也问道,他来自龙国科学院(天工材料研究所),在高温陶瓷和复合材料领域有着深厚造诣。
“至少也得有个性能指标吧?比如导热系数要达到多少?密度、强度、耐温范围有什么要求?”赵刚也忍不住插嘴,他虽然被姜晨彻底折服,但作为一名严谨的材料力学研究员,他更关心具体的工程参数。
“这种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吗?对纯度、晶体结构有什么特殊要求?”另一位来自燕京大学的化学系教授陈芳也问道,她擅长表面科学和材料合成。
专家们的问题如同潮水般涌来,他们不是不愿意科研,而是姜晨提出的SHTC-1确实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至少也得有个明确的性能指标和理论方向。
姜晨笑了笑,他自然早就想好了说辞。
他知道,自己成立凤凰新材的目的,其中还有一点就是合理地将系统中的东西提取出来。
如何提取?
当然是靠这群专家们。
只不过自己得在恰当的时机恰当地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才行。
他走到一块黑板旁,老刘心领神会,立刻给他递上了粉笔。
姜晨接过粉笔,在黑板上行云流水地写起板书来。
他的字迹遒劲有力,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示都清晰明了。
他要做的不是用那些生涩的语言让专家们听起来很高大上。
那样他们是听不懂的。
这一点,姜晨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深有体会。
一堆专家教授就像是上课的学生一样,围在一起,屏息凝神,听着姜晨的讲解。
他们中,有擅长冶金的李明德,有专攻高分子材料的张教授,有精通陶瓷工艺的王雷,有深谙表面化学的陈芳,还有赵刚这样在材料力学方面颇有建树的年轻才俊。
化学材料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即便是材料研发,下分到小的领域,每个人擅长的也并不相同。
然而,姜晨却仿佛拥有某种魔力,他用所有人都听得懂的话,把这款未来的材料在现在讲了出来,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化为清晰直观的概念。
“各位专家,请看这里。”姜晨指着黑板上的一个示意图,那是一个由无数微小晶格组成的复杂结构,中间穿插着一些看似随机的“通道”。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超导热’这个概念。它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超导’,即零电阻现象,而是指一种在常温甚至高温环境下,能够实现远超现有金属材料热传导效率的复合材料。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热量的高速公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所有人仿佛在这一刻都被回炉重造了。
“我们知道,热量在固体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传递:电子传导和声子传导。在金属中,自由电子是主要的载体;在非金属中,晶格振动产生的声子是主要的载体。而SHTC-1,将是一种巧妙结合了这两种机制,并进行极致优化的新型复合材料。”
“它的核心设计理念,是构建一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