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东风-X:超越ss-20的想法(2 / 4)

加入书签

且发射准备时间极短。

因此,姜晨深知,即便DF-2G在钱森院长的带领下,克服了重重困难,也仅仅是龙国战略导弹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与SS-20和“民兵III”这些代表着第三代导弹技术水平的武器相比,DF-2G在燃料类型、反应速度、生存能力、射程、弹头技术和命中精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代差,龙国要真正形成可靠的战略威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法里斯大臣的这个意向,无疑是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诱惑,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同样也是个契机。

姜晨闭上眼睛,脑海中“星际军工系统”的蓝色屏幕再次浮现。

他知道,要研发出像SS-20那样,甚至超越SS-20性能的战略导弹,就现在的龙国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万事都有第一步。

这需要从头开始,或者说,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颠覆性的革新。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相比于液体燃料,固体燃料具有储存方便、发射准备时间短、可靠性高、维护简单等诸多优点,是现代弹道导弹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固体燃料的配方、燃烧稳定性、推力控制、以及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制造工艺,都是龙国目前面临的巨大瓶颈。

其次是制导系统。

SS-20能够实现较高的打击精度,离不开先进的惯性制导系统和可能辅助的星光或地形匹配制导。

这涉及到高精度陀螺仪、加速度计、计算机处理能力以及复杂的算法。

龙国在这些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代差。

再者是弹头技术,尤其是多弹头分导技术(MIRV)。

这不仅能提高打击效率,还能有效突破敌方反导系统。

但多弹头的设计、再入飞行器的材料(需要耐受极高温度和压力)、分离技术、以及每个弹头的独立制导,都是世界级的难题。

还有就是机动发射平台。

SS-20之所以被称为“先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够通过车载发射,提高了导弹的生存能力和部署灵活性。

从联邦这次发射就可以看出其车载的机动性。

这需要强大的特种车辆制造能力、复杂的液压系统和发射控制系统。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材料科学。

无论是火箭发动机的耐高温合金、弹体的轻量化复合材料、再入飞行器的防热涂层,还是制导系统中精密电子元器件的基材,都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这恰恰是“凤凰新材”的用武之地。

姜晨深吸一口气,睁开眼睛。

他的目光中,没有了之前的凝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兴奋。

挑战越大,他内心的斗志就越旺盛。

“王厂长,陈参谋,老刘。”姜晨的声音很平静,但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法里斯大臣的这个意向,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一笔军火订单,它关系到龙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也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拥有独立自主的国防力量。”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看向两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生产轻武器,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现有战机。我们需要拥有更强大的‘矛’,更坚固的‘盾’。而战略弹道导弹,正是我们最需要补齐的短板之一。”

王德贵和陈东升对视一眼,从姜晨的眼神中,他们看到了一个宏伟而又疯狂的计划正在酝酿。

“姜厂长,您是说……我们要研发战略弹道导弹?”王德贵的声音有些颤抖,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简直是捅破天的大事。

“不只是研发。”姜晨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的自信,“我们要研发的,是比SS-20更先进,更可靠,更具威慑力的战略导弹。而且,我们还要具备量产的能力。”

陈东升倒吸一口凉气。

他知道姜晨能力非凡,但战略导弹的研发,那是一个国家工业和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姜厂长,这……这投入可就不是小数目了。”陈东升艰难地开口,“而且,技术难度更是……”

“我知道,投入巨大,技术难度更是世界级。”姜晨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