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沪上初抵与迷雾中的船厂(3 / 4)

加入书签

>

这个猜测,让姜晨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肩上的担子,可就不仅仅是陆军装备那么简单了!那将涉及到海军装备的现代化,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海洋战略的未来!

“李主任,我冒昧地问一句,”姜晨沉吟片刻,开口问道,“咱们国家海军目前最急需的,或者说,制约我们海军走向远洋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李卫民没想到姜晨会问得如此直接和尖锐。他与老张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都闪过一丝惊讶和……一丝期待。

这个问题,他们厂里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私下里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也向上级反映过多少次,但似乎总是……石沉大海。

“姜副总师,您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李卫民苦笑一声,压低了声音说道,“要说瓶颈,那可太多了!但如果说最核心、最致命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愿闻其详。”姜晨的表情变得专注起来。

“第一,就是我们的‘心脏’不行!”李卫民伸出一根手指,语气沉重,“也就是舰船的动力系统!我们目前能够自主生产的舰用柴油机和蒸汽轮机,无论是功率、可靠性、还是燃油经济性,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这就导致我们的军舰,跑不快、跑不远、还老出毛病!想要走向深蓝,没有一颗强劲可靠的‘中国心’,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不行!”李卫民又伸出第二根手指,“也就是舰载电子设备和作战指挥系统!包括雷达、声呐、火控系统、电子对抗设备等等。这些东西,我们一部分能仿制,一部分还在摸索,但整体技术水平落后,集成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真要打起仗来,很可能就成了‘瞎子’和‘聋子’,空有一身炮弹也打不准,打不着!”

“特别是防空反导能力,”李卫民补充道,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掠海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我们现有的水面舰艇,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防御手段!这在现代海战中,是致命的!”

“第三,”李卫民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声音也压得更低了,“也是最让我们这些造船人感到憋屈和无奈的……就是我们缺少一艘真正的、能够支撑远洋作战、体现大国海军地位的‘大家伙’!”

“大家伙?”姜晨心中一动。

“是的,大家伙!”李卫民眼中闪过一丝渴望的光芒,但很快又黯淡下去,“我说的,是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姜晨的脑海中炸响!

虽然他早有预感,这次沪上之行可能与海军装备有关,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直接触及到如此敏感和核心的领域!

在这个时代,航空母舰,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是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和远洋作战能力的最重要标志!拥有航母,意味着拥有了移动的国土和空中打击平台,意味着可以将国家的海上力量,延伸到数千公里之外的深蓝大洋!

然而,对于当时的龙国而言,航空母舰,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技术难度、巨额投入、复杂的系统集成、以及缺乏相关的经验和人才……每一项,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李主任,您的意思是……”姜晨的声音也变得有些干涩。

“唉,”李卫民长叹一口气,脸上充满了无奈和不甘,“姜副总师,不瞒您说,我们沪东厂,乃至整个沪上的船舶工业系统,一直都有一个‘航母梦’!从五十年代末开始,我们就进行过一些相关的预研和方案论证。海军方面,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在呼吁国家尽快发展航空母舰。”

“但是……困难太大了!”李卫民摇着头,语气中充满了苦涩,“技术上的瓶颈就不说了,光是那天文数字般的建造和维护费用,就足以让国家望而却步。而且,国际形势复杂,我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封锁。想要独立自主地搞出航母,谈何容易?”

“这些年,关于航母的论证,时断时续,方案改了又改,但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我们这些搞船舶设计的,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国外的航母在大洋上耀武扬威,心里……真不是滋味啊!”

李卫民的话语中,充满了作为一个造船人的辛酸和期盼。

姜晨沉默了。

他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