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靶场惊雷证功勋(1 / 4)

加入书签

“前哨一号”原型机在龙阳军工厂组装完成的消息,如同一道无形的电波,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去。

它不仅仅在厂内引发了持续的兴奋和讨论,更是在第一时间,就通过保密通讯线路,抵达了远在京城的兵器工业部和南云军区司令部。

而在这条信息链中,有一个人对此事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项目的直接参与者——那就是德高望重、对龙国军工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冯教授。

当他从简报中得知,“前哨一号”项目不仅正式立项,并且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奇迹般地拿出了一台完整的原型样机时,这位见惯了各种武器装备诞生的专家,也忍不住激动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三个月!

这怎么可能?!

他深知反炮兵雷达的技术难度,那绝不是简单的敲敲打打、修修改改就能完成的。

它涉及到尖端的微波技术、复杂的信号处理、精密的机械结构,以及当时国内极为薄弱的软件算法。

即便是由十四所这样的国家级主力研究所牵头,按照常规的科研流程,没有一两年的摸索和反复试验,根本不可能拿出像样的成果!

更何况,这次还是与一个以机械加工为主的龙阳厂合作!

“难道……那个叫姜晨的年轻人,真的有什么通天彻地之能?”

冯教授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姜晨那年轻而自信的面庞,以及那份让他震惊不已的、条理清晰、技术超前的初步方案。

他立刻拿起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亲自拨号。

电话线的那头,分别接通了龙阳军工厂的王建国厂长和十四所的林浩副所长。

“老王!”冯教授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我刚收到消息,‘前哨一号’的原型机……出来了?!”

“是的!冯教授!出来了!刚组装完成!”王厂长在电话那头同样激动地回答。

“是的,冯教授,基本完成了静态调试,理论性能……看起来还不错!”林浩的回答则带着一丝谨慎的乐观和难以掩饰的疲惫。

“好!太好了!”冯教授连声道好,随即语气变得不容置疑,“听着!这台雷达的实战性能测试,必须等我到现场!没有我的命令,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实弹打靶!我马上就过去!”

挂断电话,冯教授几乎是立刻下达了指令。

他不顾旅途劳顿,当天晚上,就在两名警卫员的陪同下,乘坐军区派来的专车,一路疾驰,连夜赶往数百公里之外的龙阳军工厂!

他内心深处,既充满了对奇迹发生的渴望,也夹杂着一丝对结果的忐忑。

他太清楚原型机和真正能上战场的装备之间,还隔着多少道鸿沟。

这款被寄予厚望的雷达,究竟是骡子是马,必须亲眼看到它在靶场上的表现,才能下最终的定论!

当第二天清晨,略显风尘仆仆的冯远征教授出现在龙阳军工厂,并在王厂长、陈参谋、姜晨以及闻讯赶来的高明伟等人的陪同下,第一次亲眼看到那台矗立在空地上的“前哨一号”时,这位专家再次被深深地震撼了!

眼前的庞然大物,比照片和图纸上看到的更加雄伟、更具冲击力!

那充满力量感的底盘、方正的设备舱、以及最引人注目的、如同巨大复眼般凝视着天空的相控阵天线……

这一切都散发出一种冰冷、精密而强大的气息!

“好!好啊!”冯教授围着雷达转了好几圈,伸出手,如同抚摸稀世珍宝般,轻轻触摸着冰冷的金属外壳,口中喃喃自语,“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啊!我们……我们竟然真的把它搞出来了!”

那一刻,他表现出的激动,甚至比王厂长还要强烈!

因为他比王厂长更清楚,反炮兵雷达技术,在国际上都属于尖端难题!

即便是技术实力雄厚的鹰酱,在这一领域也是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才逐步发展出成熟的型号。

而龙国,在电子工业基础如此薄弱、科研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一台原理样机!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不仅仅是一台雷达,这更是一种象征!

象征着龙国军工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敢于挑战世界科技高峰的决心和能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