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章 加紧生产(2 / 2)
火棉安装一定比例和酒精,乙醚溶液混合,然后搅拌,成面团状,然后把它们压成面片状态,先切成面条状,在切碎成一小段,成药片状,就成了基本合格的射药了。
硝化棉经过胶化,压片,质地就比较微密了,遇到高压火焰,就可以沿着药片由表面向内部燃烧。
得到这些成功的工艺,胡亮他们实验了几百次的实验,也就是胡湘告诉他,这个火药肯定能行,而且比黑火药好,他们才不断的,一遍遍实验下去。
刚开始制作的火药,有时候温度一高,就爆燃了,还有的点不燃,有的点燃了,威力也不大,还不如黑火药。
棉花的脱脂,一直不知道,制作的无烟火药,特别容易爆燃,胡湘想到,这棉花里面也应该有别的物质,胡湘想到后世用过的棉签,消毒棉球,都是经过脱脂处理的,于是用碱液清洗里面的杂质。
果然经过碱液清洗后棉花特别好,而且比不经过处理的棉花更吸水。
胡湘后来用脱脂棉,制作消毒棉签了,而且还可以制作卫生巾,给卢敏用。
这种土法制作无烟火药,在抗战时期,根据也生产过。
在山西省科协组织力量编写的《1oo个山西红色科技故事》一书,第四十二故事,就有介绍,原文如下:
“194o年百团大战后,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对我军弹药的供给,彭德怀副总司令指示军工部尽快制造无烟火药,先把枪弹射药制造出来,做到复装枪弹火药自给。
枪弹射药是无烟火药的一种。
“白英当时对制造无烟火药也是外行,经查阅职工档案,他现军工部有几名懂得无烟火药制造的同志,其中有在高等技术学校化学系毕业的王锡嘏,有曾在太原火药厂工作多年的王化南等人。
通过向他们学习,共同研究,确定从试制硫酸入手·······
········
在制造出硫酸的基础上,1943年9月,他们的化工厂在几间废弃的破房里,以棉花和硫酸为原料,用大铁锅脱脂、陶瓷缸硝化、石磨碾棉粉、土炕当烘干机、面杖当碾压辊、剪刀代替切片机等土办法,制造出了批硝化棉射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