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黄蓉和冯衡“坐”累了(1 / 3)

加入书签

杨过凝视着三位未来的栋梁,玄黑龙袍在宝座上更显庄重。

文天祥的儒雅中带着坚毅,陆秀夫的温文中透着睿智,张世杰的英武中兼具谋略。

这三位英才的加入,必将为龙国的盛世注入新的活力。

金銮殿内晨光正好,预示着这个新兴帝国即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杨过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玄黑龙袍在透过雕花长窗的晨光中流转着威严的光泽。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前三位垂首而立的年轻才俊,声音平和却带着令人心折的威仪,在金銮殿中徐徐响起:

“孤翻阅此次科举名录,见三位文章字字珠玑,策论鞭辟入里。

文天祥的《论盛世教化之道》,提出教化之本,在正人心的见解,可谓深得治国要义。”

他的声音顿了顿,玄黑龙袍的广袖随着他抬手示意的动作轻轻拂过鎏金扶手:

“陆秀夫在《论漕运新政》中建言通漕运以利万民,修水利以富天下,所提疏浚运河、广设仓廪之策,实乃利国利民的长远之计。”

文天祥青衫微动,垂首恭立。

陆秀夫蓝袍轻颤,屏息凝神。

殿内百官无不侧耳倾听,连侍立两侧的黄蓉与冯衡也不禁微微颔首,杏黄凤袍与水蓝凤袍随着她们专注的姿态泛起细微涟漪。

杨过的目光转向张世杰,玄黑龙袍上的金线龙纹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张世杰虽以武举应试,却在《论边防守备疏》中提出文武相济,守战兼备的方略。

所言屯田养兵、烽燧相连之策,深得边防要义。”

他缓缓起身,玄黑龙袍在晨光中更显挺拔:

“孤观三位才学,不仅精通经史,更通达实务。

文天祥博闻强识,陆秀夫明察秋毫,张世杰文武双全,皆乃国之栋梁。”

黄蓉在凤座上微微倾身,杏黄凤袍勾勒出她窈窕的身姿曲线。

她轻声对身旁的冯衡道:“陛下识人之明,当真令人叹服。”

冯衡水蓝凤袍轻轻摇曳,温婉颔首表示赞同。

杨过步下玉阶,玄黑龙袍在金砖地面上投下威严的身影。

他在三人面前驻足,声音沉稳有力:

“然治国之道,不在空谈。孤会给你们一展才能机会。”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细微的赞叹声。

文天祥青衫下的身躯微微震颤,陆秀夫蓝袍袖中的手指悄然握紧,张世杰虽极力保持镇定,但眼中已泛起激动的光芒。

杨过转身环视殿内百官,玄黑龙袍在转身时划出庄重的弧线:

“科举取士,旨在为国举贤。

今日得此三位英才,实乃帝国之幸。

望诸位臣工以他们为楷模,勤勉任事,共筑盛世。”

他回到龙椅前,玄黑龙袍在宝座上铺展开来:

“三日后殿试,孤将亲自主持。

届时不仅考核经义文章,更要考察实务见解。望诸位考生早作准备。”

礼部尚书立即出列,深紫朝服随着他躬身行礼的动作轻轻摆动:

“臣遵旨!定当妥善安排殿试事宜。”

杨过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向三位年轻才俊:

“尔等初入仕途,当谨记民为邦本的古训。

望你们以才学报国,以实干兴邦,不负孤今日之期许。”

文天祥率先躬身,青衫随风轻扬:“臣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陆秀夫紧随其后,蓝袍衣袂飘飘:“臣必当勤勉任事,不负陛下重托!”

张世杰声音洪亮,虽着文士服饰却难掩英武之气:“末将愿为陛下效死!”

杨过满意地点点头,玄黑龙袍在晨光中泛着威严的光泽:

“望尔等牢记今日誓言。退朝后,可先去各部熟悉政务,三日后殿试再见分晓。”

司礼太监高唱:“退朝!!!”

文武百官整齐跪拜:“恭送陛下!”

杨过揽着黄蓉与冯衡曼妙的腰身,玄黑龙袍与杏黄、水蓝凤袍交相辉映,在三人的身影缓缓离开金銮殿。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久久凝视着那道威严的背影,心中激荡着报效国家的热血与决心。

晨光正好,映照着这个新兴帝国充满希望的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