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藏书阁(1 / 4)

加入书签

    朱温耳畔响起琅琅的书声。

    许多年没听过的声音,令他感到倍加亲切。

    眼前的景象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是一座透风的草房,冷风不时自外头呼呼地吹进来,还夹着些微的雪花。

    孩子们却恍若未觉,哪怕小脸冻得通红,依然认真听讲。

    除了朱温自己。

    “朱温!”清癯身影猛然叫出他的名字。

    后边一个比他大得多的孩子低声道:“这朱三儿,又在他阿爷的课上打瞌睡了。”

    朱诚坐在一张月牙凳上,将戒尺指向朱温睡眼惺忪的小脸。

    “君子之德风,后两句!”

    朱温用手掌挠了挠头,皱起眉头想了一会:“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昨晚强背的章句,记得还马马虎虎。

    “那么,此句又做何解?”朱诚用戒尺在自己掌上有节奏地拍着,继续发问。

    朱温想了想:“大约是君子的德行坚若磐石,小人的德行就像墙头草,随风倒?”

    “孔夫子的原句里,哪有‘磐石’这两个字来?”朱诚吹胡子瞪眼:“你如何望文生义,都说得荒腔走板?”

    “学生错了,请老师指教。”朱温没奈何地道,课堂上,他只能呼父亲为老师。

    “先秦典籍之中,君子多指上位的治民之人,小人则是咱们这些平头百姓,还没有后世的贬义。”

    朱诚眼神突转严肃:“孔夫子的原意,是要君子们做好担当,修养德行,作为百姓的垂范。如若君子德行坏了,百姓的德行也就跟着坏了。”

    “朱温,你既说错了,上来领罚罢。”

    朱温垂头丧气地站起身走过去,伸出手掌。

    朱诚拿着戒尺,在四岁儿子白嫩的小手上轻轻打了三下,而后举着手里的《论语》,霍然站起。

    “我却希望你们不管处于何地,都有一颗君子之心。那些坐着‘君子’位置的人倘丢了圣贤之道,是他们的事,咱们百姓,却不能轻贱了自个!”

    “孔夫子有教无类,就是希望人人都能以君子之道自持。后来孟夫子又阐述孔夫子的道理,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老师,当官儿的都做不好君子,咱们这些土里刨食的泥腿子又学君子作甚?”一个矮胖的孩子突然举起手来问道。

    朱诚瞧了瞧他,而后笑道:“问得好。以老师看来,百姓学君子之道,是为了纠察君子的错误。倘若上面的君子不称职,百姓就用书里学会的道理去检举君子,把不称职的君子拉下来。”

    “大同之世,民智大开。百姓凭着公义而非刁狠之心,去揭发肉食者的错误,上边也不互相包庇,及时沙汰不称职的‘君子’。那时节,就是‘上下一心,人人如龙’。”

    全场一片鸦雀无声,孩子们眨着眼睛,仿佛听懂了,又像没有听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