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江淹《杂三言?悦曲池》(2 / 4)
的青黑色,给人一种深沉、庄重之感,展现出北山植被的繁茂与古朴。“南江兮頳石”,“頳”指红色,南江旁红色的石头映入眼帘,与北山的黛柏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反差,一深一浅,一庄一艳,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奇幻绚丽的基调,也展现出诗人对不同自然色彩敏锐的观察力。
2. 頳峯兮若虹,黛树兮如昼
- 解析:这两句进一步对前文的色彩进行渲染与升华。“頳峯兮若虹”,将红色的山峰比作彩虹,运用比喻的手法,不仅突出了山峰色彩的明艳动人,还赋予其如彩虹般的奇幻与灵动,使山峰仿佛具有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黛树兮如昼”,形容青黑色的树木在某种光影效果下,显得格外明亮,如同白昼一般。这不仅强调了树木的葱郁,也暗示了光线在山林间的独特作用,使得整个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奇幻的氛围。
3. 暮云兮十里,朝霞兮千尺
- 解析: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天地间宏大的景象。“暮云兮十里”,描绘出傍晚时分,暮云铺展绵延达十里之遥,凸显出暮云的广阔无边,给人一种雄浑壮阔之感,也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朝霞兮千尺”,则描绘了朝霞高悬天际,似有千尺之高,形象地展现出朝霞的磅礴气势,为清晨的天空增添了一抹壮丽的色彩。这两句从时间的两个维度——傍晚与清晨,展现出不同时段天空景色的宏大与壮美,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与神奇。
4. 千尺兮绵绵,青气兮往旋
- 解析:“千尺兮绵绵”承接上句对朝霞的描写,进一步强调朝霞的绵延不绝,“绵绵”一词赋予朝霞一种轻柔、连续的质感,使其不仅具有高度上的震撼,更在形态上给人一种细腻、悠长的美感。“青气兮往旋”描绘青色的云气在空中回旋飘荡,“往旋”生动地表现出云气的动态美,它们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舞动,与前面相对静态的朝霞相互映衬,使整个天空画面充满了动态与生机,营造出一种空灵、变幻的氛围。
5. 桐之叶兮蔽日,桂之枝兮刺天
- 解析:这两句着重刻画了桐树和桂树的形态。“桐之叶兮蔽日”,极言桐树叶子的繁茂,能够遮蔽太阳,突出桐树生长的旺盛与浓密,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树林的幽深。“桂之枝兮刺天”,“刺天”形象地描绘出桂树的枝条高耸向上,仿佛要刺破天空,表现出桂树的挺拔与坚毅,赋予桂树一种向上的力量感。这两种树木的描写,不仅展现出山林植被的丰富多样,还从侧面烘托出自然环境的幽深与壮丽。
6. 百谷多兮泻乱波,杂涧饶兮鹜丛泉
- 解析:诗人将视角转向山间的水流。“百谷多兮泻乱波”,描绘众多山谷中,水流奔腾而下,形成杂乱的波浪,“百谷”强调山谷数量之多,“泻”字生动地表现出水流的湍急,“乱波”则突出了水流的动态与不羁,展现出山洪暴发般的气势。“杂涧饶兮鹜丛泉”,写交错的山涧中泉水丰富,众多泉水汇聚在一起竞相奔流,“杂涧”体现出山涧的错综复杂,“饶”说明泉水的充沛,“鹜”字将泉水拟人化,仿佛它们在互相追逐,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描绘出一幅水流湍急、充满动感的山水画卷。
7. 竟长洲兮匝东岛,萦曲屿兮绕西山
- 解析:这两句描写水流与岛屿、山峦的环绕关系。“竟长洲兮匝东岛”,意思是水流环绕着长洲,将东岛团团围住,“竟”和“匝”都强调了水流环绕的完整性,展现出长洲与东岛在水流环抱中的和谐之美,有一种宁静、安稳的氛围。“萦曲屿兮绕西山”,描绘水流萦绕着弯曲的岛屿,又绕过西山,“萦”和“绕”生动地表现出水流的蜿蜒曲折,赋予水流一种柔和、灵动的美感,同时也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相互环绕的优美画面,体现出大自然的巧妙布局。
8. 山峦岏兮水环合,水环合兮石重沓
- 解析:此句进一步强调山水石之间的紧密关系。“山峦岏兮水环合”,“峦岏”形容山峦高峻的样子,水环绕着高峻的山峦,形成山水相依的景观,突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共生,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壮阔。“水环合兮石重沓”,描绘水流汇聚之处,石头层层叠叠堆积在一起,“重沓”形象地表现出石头的繁多与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