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江淹《杂三言?爱远山》(2 / 4)

加入书签

往,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追求高远、遁世离俗的基调。同时,以古人的归隐之举,暗示自己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某种疏离感和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憧憬。

2. 逮绀草之可结,及朱华之未晚

- 解析:“逮”和“及”都有趁着的意思,“绀草”指深青色的草,“朱华”指红色的花。诗人在此处表达要趁着绀草还能编织,朱华尚未凋谢的时机,去做自己想做之事。这两句表面描绘自然花草的时节,实则暗示要抓住人生的美好时光,莫等时光流逝,带有一种珍惜当下、及时追寻内心向往的意味,进一步强化了开篇所表达的对某种理想生活状态的急切追求。

3. 绁余马于椒阿,漾余舟于沙衍

- 解析:“绁”是拴、系的意思,“椒阿”指长有椒树的山阿,“漾”表示泛舟,“沙衍”即沙滩。诗人描绘了自己将马系在长有椒树的山边,把船荡漾在沙滩边的画面。这一场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状态,暗示诗人已经开始践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从行动上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脱离,沉浸于自然的怀抱。

4. 临星朏兮树闇,看日烁兮霞浅

- 解析:“星朏”指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此句描绘了两种不同时段的景象。当临近星朏之时,周围的树木在微弱星光下显得幽暗;而当看到太阳闪耀光芒时,朝霞则逐渐变淡。通过对夜晚到清晨天色变化的细致描写,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变化的氛围。这种对自然景色随时间推移而产生变化的观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也暗示了时光在归隐生活中的悄然流逝。

5. 浅霞兮驳云,一合兮一分

- 解析:描绘了浅淡的云霞与斑驳的云彩相互交织,时而聚合,时而分开的动态画面。“一合一分”生动地展现出云与霞在天空中变幻无穷的姿态,赋予天空一种灵动之美。诗人通过细腻地刻画这一自然现象,表现出自然的瞬息万变与神秘莫测,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天空中云蒸霞蔚的奇妙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世间万物的无常与变化。

6. 映壑兮为饰,缀涧兮成文

- 解析:承接上句云霞的描写,这些聚合离散的云霞映照在山谷间,成为山谷的美丽装饰;点缀在山涧之上,仿佛构成了美丽的花纹。此句将云霞与山谷、山涧相结合,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图,强调了自然景色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关系,进一步突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由衷赞叹。

7. 碧色兮婉转,丹秀兮芬蒀

- 解析:“碧色”指山间的碧绿之色,如绿树、青草等;“丹秀”指红色的花朵等艳丽的植物。“婉转”形容碧色在山间绵延曲折,富有动态感;“芬蒀”表示香气浓郁,形容丹秀的花朵芬芳四溢。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出山间草木花卉的繁茂与艳丽,色彩鲜明,香气扑鼻,展现出大自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面,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山林间的蓬勃朝气。

8. 深林寂以窈窈,上猨狖之所羣

- 解析:“窈窈”形容幽深的样子,描绘出深林寂静且幽深的环境。“猨狖”即猿猴,“羣”表示聚集。在这幽深寂静的深林中,是猿猴们聚集的地方。此句通过对深林环境和动物的描写,以动衬静,用猿猴的聚集和活动,更突出了深林的寂静与幽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展现出山林中和谐的生态环境。

9. 羣猨兮聒山,大林兮蔽天

- 解析:众多的猿猴发出啼叫声,响彻山林,“聒山”形象地描绘出猿猴啼声之大,仿佛要将整座山都吵扰。而大片的森林枝叶繁茂,遮蔽了天空。前一句从声音的角度,后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分别展现了山林的喧闹与茂密,形成一种强烈的感官冲击。这种描绘不仅突出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阔。

10. 枫岫兮筠岭,兰畹兮芝田

- 解析:“枫岫”指长有枫树的山峰,“筠岭”指长满竹子的山岭,“兰畹”是种植兰花的田地,“芝田”为生长灵芝的地方。诗人用四个优美的意象,描绘出一幅丰富多样的山林景观图,展现出不同植物在山间各自生长的和谐画面,体现了大自然的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