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范云《古意赠王中书诗》(2 / 3)
闼”指代皇宫,此处表明诗人身处宫廷为官,描绘了其所处的工作环境。“遥望凤皇池”,“凤皇池”在当时代指中书省,是朝廷的核心机要之地。诗人在这里远远眺望凤皇池,“遥望”二字既体现出实际距离,又蕴含着心理上的距离感。从现实层面看,可能由于职位或其他因素限制,诗人难以靠近;从情感角度,表现出对在中书省任职之人(王中书)的关注与向往,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对友人所处高位既关注又有一定距离感的基调。
2. 谁云相去远,脉脉阻光仪
- 解析: “谁云相去远”,诗人以反问起句,看似质疑两人距离遥远的说法。实际上,虽地理位置或职位层级上可能相距不远,但“脉脉阻光仪”给出了答案。“脉脉”形容含情凝视,“光仪”指对方的风采仪容。此句意思是,尽管两人或许空间距离并非遥不可及,然而却仿佛被无形之物阻隔,只能含情相望,难以真正亲近,无法一睹对方的风采。这种表述细腻地刻画了诗人与王中书之间看似近却又有着难以逾越隔阂的微妙关系,进一步强化了开篇营造的那种距离感,饱含着无奈之情。
3. 岱山饶灵异,沂水富英奇
- 解析: “岱山”即泰山,在传统文化里,泰山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视为神圣之山,充满了神秘奇异的色彩,象征着庄重、威严与灵异之气。“饶灵异”表明泰山一带有着丰富的灵妙奇异的景象,寓意着此地能孕育出不凡之人。“沂水”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常与诸多历史典故、文化名人相联系,“富英奇”意味着沂水之地人才辈出,富有英雄豪杰与奇能异士。诗人在此以岱山和沂水这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地域,暗指王中书出身之地钟灵毓秀,从而衬托出王中书天赋异禀,有着非凡的气质与才能,为后文对其才华与志向的进一步描述做铺垫。
4. 逸翮凌北海,抟飞出南皮
- 解析: “逸翮”本意是指矫健的翅膀,在这里代指那些能够展翅高飞的鸟儿,象征着王中书这样志向高远、才华出众之人。“凌北海”描绘出如同鸟儿凭借矫健翅膀凌驾于北海之上的壮阔场景,展现出一种高远的志向和强大的力量,寓意王中书拥有超越常人的抱负,能够在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抟飞”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形容鸟儿振翅高飞的姿态。“出南皮”表明王中书就像从南皮这个地方振翅脱颖而出,南皮在古代也曾是人文荟萃之地,进一步强调他出身不凡且凭借自身才能崭露头角,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王中书的卓越才华与高远志向。
5. 遭逢圣明后,来栖桐树枝
- 解析: “遭逢圣明后”明确指出王中书有幸遇到了圣明的君主,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契机。在古代,贤才渴望遇到明主,方能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来栖桐树枝”运用了“凤凰非梧桐不栖”的典故,将王中书比作凤凰,而“桐树枝”则象征着圣明君主所提供的良好平台。此句寓意王中书在遇到贤明君主后,如同凤凰找到了适宜栖息的梧桐树,有了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王中书得遇明主的欣慰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理想君臣关系的认可与向往。
6. 竹花何莫莫,桐叶何离离
- 解析: “竹花”和“桐叶”都与凤凰的传说相关,相传凤凰以竹花为食,栖息于梧桐树上。“莫莫”描绘出竹花繁茂的样子,“离离”则形容桐叶生长得浓密茂盛。诗人在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竹花与桐叶的繁盛之态,一方面是对前文将王中书比作凤凰、所处环境比作梧桐的进一步渲染,生动展现出王中书所处环境的优渥,有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繁茂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为王中书的境遇增添了一份祥和与美好,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王中书在圣主麾下良好发展的赞赏。
7. 可栖复可食,此外亦何为
- 解析: “可栖复可食”承接上文对凤凰(王中书)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描述,意思是王中书如今就像凤凰一样,既有如梧桐树般良好的栖息之所,又有竹花这样充足的食物供应,生活优渥且能充分施展才华。“此外亦何为”则进一步强调,在这样理想的条件下,似乎别无他求。此句从王中书的角度出发,以一种满足的口吻,描绘出他在圣明君主之下的顺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