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王微《叙画》(4 / 4)

加入书签

岩郁秀,若吐云兮

(通过对)眉毛、额头、脸颊、嘴角(的描绘),(人物)就好像在和悦微笑。孤立的山岩郁郁葱葱、秀丽壮美,就好像在吞吐云雾。

10. 横变纵化,故动生焉;前矩后方,而灵出焉

画面上纵横变化,生动的感觉就产生了;遵循一定的规矩,灵动的神韵就展现出来了。

11. 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

然后宫殿、楼观、舟船、车辆,因类别而聚合;狗、马、飞禽、游鱼,按形状而区分。

12. 此画之致也

这就是绘画所达到的境界。

13.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眺望秋天的云朵,精神为之飞扬;面对春天的微风,思绪无比浩荡。

14. 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

即使有钟磬奏出的美妙音乐,珪璋那样珍贵的宝物,又怎能与这种感受相比拟呢!

15. 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

展开图画,依照文字记载(来欣赏),其效果与《山海经》不同。(画面中)绿色的山林仿佛在风中摇曳,清澈的水流在山涧中激荡。

16. 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

啊!(绘画创作)难道仅仅依靠手指技巧的运用吗,更需要画家神明(灵感、精神感悟)的降临。这就是绘画所蕴含的情感与精神所在。

……

全译:

绘画并非只是一门技艺,出色的画作应与《易经》中的卦象有着同等的本质意义。那些擅长篆书、隶书的人,常常把书法技巧高超视为了不起的事。应当对书画两者一并辨析,考察它们的相通之处。

说到绘画,人们往往只求描绘出事物的外在形貌与气势。然而古人作画,并非为了描绘城镇区域、分辨四方州郡、标记山岳、画出河流。绘画源于对事物外形的融会领悟,而赋予其灵动变化的是人的内心。当心灵无所感悟时,所描绘的事物就显得呆板;人的目力有限,所以看到的事物并不周全。

于是,画家凭借一支笔,去模拟宇宙万物的形态;以有限的画面,来呈现目力所及的景象。用曲折的线条表现嵩山的高峻,以独特的意趣描绘方丈仙山,反转笔法绘制,能展现出华山般的雄伟,弯曲的点可以代表高挺的鼻梁。通过描绘眉额脸颊,让人物似在和悦微笑;画出孤岩的葱郁秀丽,使其仿若吞吐云雾。画面纵横变化,生动之感便油然而生;遵循一定的规矩,灵动的神韵就会呈现。

接着,宫殿、楼观、舟船、车辆等,按类别汇聚一处;狗、马、禽鸟、游鱼等,依形状加以区分。这便是绘画应达到的境界。

观赏画作中秋天的云朵,让人精神飞扬;看到描绘的春风,叫人思绪开阔。即便有钟磬奏出的美妙音乐,珪璋那样珍贵的宝物,又怎能与这种感受相媲美!展开画卷,对照文字记载,其效果与《山海经》截然不同。画面中,绿色山林似在风中摇曳,清澈水流在山涧中奔腾激荡。

唉!绘画创作岂能仅靠手指的技巧,更需灵感的降临。这就是绘画所蕴含的情感与精神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