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袁淑《效曹子建白马篇》(2 / 3)

加入书签

宛地和洛地有着众多富有朝气的少年才俊。这两句通过列举不同地域的人才特点,进一步丰富了诗歌所描绘的人才图谱,同时暗示主人公与这些地方的壮士、少年才俊同属一类杰出人物,且有可能与他们有着交集或相似之处,丰富了诗歌的人物背景和文化底蕴。

4. 意气深自负,肯事郡邑权

- 解析:“意气深自负”直接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与心境,他充满自信,对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有着极高的期许,内心的意气风发溢于言表。“肯事郡邑权”以反问的语气强化了他的性格特点,表明他不屑于去攀附郡邑的权势。这里突出了主人公的傲骨,他有着独立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不被世俗的权力所诱惑,追求的是更为宏大和纯粹的理想,为塑造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5. 籍籍关外来,车徒倾国鄽

- 解析:“籍籍”形容声名远扬,主人公的名声从关外传来,广为人知。“车徒倾国鄽”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场景,当主人公出行时,他的车马随从众多,以至于惊动了整个城邑。这两句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影响力之大,声名之盛,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社会上拥有较高的地位和众多的追随者,进一步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

6. 五侯竞书币,群公亟为言

- 解析:“五侯”指代权贵,“竞书币”表明众多权贵竞相给他送去书信和礼物,希望能够结交他。“群公亟为言”指的是各位公卿大臣也急忙为他在各处美言。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受欢迎程度,各方权贵和公卿都对他青睐有加,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卓越地位和非凡影响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与追逐。

7. 义分明于霜,信行直如弦

- 解析:“义分明于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主人公的“义”比作霜,霜洁白且界限分明,以此突出他对义的坚守,在义与不义之间,界限清晰,绝不含糊。“信行直如弦”同样用比喻,把他践行诚信的行为比作弓弦一样笔直,说明他的诚信行为正直不阿,毫无偏差。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深入刻画了主人公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重义守信的形象更加鲜明。

8. 交欢池阳下,留宴汾阴西

- 解析:“池阳”与“汾阴”是具体的地点,主人公在池阳之下与友人尽情交欢,在汾阴之西留下宴饮的欢乐场景。这两句描绘出他广结善缘,与友人相处融洽,在不同的地方都能与志同道合之人欢聚一堂,享受友情的快乐,展现出他善于社交、豪爽豁达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9. 一朝许人诺,何能坐相捐

- 解析:“一朝许人诺”表明主人公一旦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许下承诺。“何能坐相捐”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他绝不会轻易背弃诺言,一旦承诺,就会坚守到底。这两句突出了他重诺的品质,呼应前文对其品德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他言出必行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他高尚的道德操守和责任感。

10. 弓藏楚岭石,马释吴江泉

- 解析:“弓藏楚岭石”描绘出将弓藏于楚岭的石头之间,“马释吴江泉”则是把马放在吴江的泉边。这两句营造出一种闲适但又暗藏力量的氛围,看似是一种隐退的状态,但实际上暗示主人公随时可以取出弓箭,骑上骏马,奔赴战场或去完成使命,象征着他随时准备施展身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承诺而行动。

11. 今君尽知此,壮士请周旋

- 解析:“今君尽知此”中的“君”可理解为读者或听闻主人公事迹的人,表明如果了解了主人公的这些事迹和品质。“壮士请周旋”则是主人公表明自己的态度,作为这样一位壮士,他愿意与志同道合者一起,为了理想和正义而努力周旋,展现出他积极进取、渴望有所作为的决心和壮志豪情,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

句译:

1. 剑骑何翩翩,长安五陵间

佩剑骑马的身影多么潇洒,在长安的五陵一带驰骋。

2. 秦地天下枢,八方凑才贤

秦地是天下的中枢要地,四面八方的贤才都汇聚于此。

3. 荆魏多壮士,宛洛富少年

荆地和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