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吴迈远《棹歌行》(2 / 3)
年孤胆英雄形象的象征,表明他独自一人,凭借着勇气和手中的剑,从皋兰出发。皋兰地处西北,这暗示着他即将踏上充满未知与艰险的征程,一个勇敢无畏、壮志满怀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2. 西南穷天险,东北毕地关
- 解析:此句描述了主人公行程的范围之广与艰辛程度。“穷”和“毕”在这里都有穷尽、走遍之意。他向西南而行,一直走到那地势险要、仿若天际尽头之处;又往东北进发,历经了大地之上所有的关隘。这表明他为了完成使命,不畏路途遥远、地形险阻,四处奔波,展现出坚定的决心与顽强的意志,也暗示了其使命的艰巨,需要遍历四方的险关要隘。
3. 岷山高以峻,燕水清且寒
- 解析: “岷山高以峻”描绘出岷山高大且险峻的雄伟姿态。岷山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山脉,其高耸入云、山势陡峭,进一步印证了前文提到的西南“天险”。“燕水清且寒”则写出了燕水清澈却透着寒意的特点。燕水在东北,水的清寒不仅展现出东北地域的自然风貌,也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不同地域山川景色的刻画,一方面展现了主人公行程的跨度之大,另一方面借景抒情,以山川的特点烘托出他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4. 一去别亲友,离家万里馀
- 解析:此句直白地抒发了主人公离家后的深切感受。“一去”表明他踏上行程后,与亲友就此分别,“别亲友”三字饱含着离别的不舍之情。“离家万里馀”则强调了距离之遥远,离家万里,相隔千山万水,突出了他与家乡和亲人的隔绝,强烈地表达出主人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随着距离的拉大和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惆怅。
5. 望波如旧识,漾影似新吾
- 解析: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看着眼前的水波,他感觉这些水波就像自己旧时相识的事物,仿佛在家乡也曾见过相似的水波,这体现出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处异乡,见到类似家乡的事物,也能勾起他对故乡的回忆。“漾影似新吾”中,水中荡漾的自己的倒影,却仿佛变成了一个陌生的“新吾”。这暗示了离家之后,主人公经历了许多,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自身心境都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让他产生了一种陌生感和孤独感,进一步强化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6. 遥泣玉关道,悲看阳月书
- 解析:“遥泣玉关道”描绘出主人公在玉门关的道路上,向着家乡的方向遥遥哭泣的画面。玉门关是古代重要的边关,地处偏远,这表明主人公离家之远。他在此处哭泣,体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极度思念,却又无法立刻回去,只能以泪洗面。“悲看阳月书”,“阳月”一般指农历十月,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主人公悲伤地看着家中寄来的书信。家书本是传递亲情与温暖的载体,但此时却让他更加悲伤,因为他只能通过书信了解家人情况,却不能与亲人团聚,这种无奈和悲伤之情达到了顶点。
7. 金徽调绿绮,白石莹青璆
- 解析:“金徽”指琴上指示音节的标识,“绿绮”是古琴名,“金徽调绿绮”描绘主人公弹奏绿绮琴来排解心中的忧愁。“白石莹青璆”中,“白石”洁白,“青璆”指美玉,这句描绘周围环境中白石闪耀、美玉晶莹,营造出一种清冷、高雅的氛围。然而,如此美好的环境与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他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无法排解。
8. 声徽日夜离,泣血竟何如
- 解析:“声徽日夜离”指随着时间流逝,琴音和标识音节的徽位逐渐分离,寓意着主人公与家乡和过去的生活渐行渐远,而且这种分离是日复一日、难以改变的。“泣血竟何如”则表达出主人公内心极度的痛苦,即使哭得泣血,又能怎样呢?深刻地展现出他面对离乡之苦、归期无望时的无奈与绝望,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读者深深感受到他内心的煎熬。
……
句译:
1. 十三为汉使,孤剑出皋兰:
年仅十三岁就成为国家的使者,带着一把剑,独自从皋兰启程。
2. 西南穷天险,东北毕地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