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巫山高篇》(2 / 4)

加入书签

> - 解析:开门见山,直接点明巫山高耸、三峡险峻的特点。“高”突出巫山巍峨耸立,直插云霄;“峻”描绘三峡地势陡峭,山谷幽深。短短六个字,勾勒出巫山三峡雄伟险峻的整体风貌,为全诗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氛围,让读者对这片奇崛的山水有了直观的印象。

2. 青壁千寻,深谷万仞

- 解析:“青壁千寻”中,“青壁”描绘出巫山的石壁呈现青黑色,给人一种冷峻、坚实之感;“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山壁之高,仿佛高耸入云,难以丈量。“深谷万仞”同样以夸张手法,强调山谷深邃,“万仞”形容其深度不可测。此句从视觉角度进一步细化描绘,让巫山三峡的险峻在读者脑海中更加具象化,强化了开篇营造的雄伟险峻氛围。

3. 崇岩冠灵,林冥冥

- 解析:“崇岩冠灵”,“崇岩”指高大的山峦,“冠灵”意为此处山峦仿佛是神灵栖息之所,赋予了巫山神秘的色彩,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神圣感。在古代,人们常对雄伟奇特的自然景观赋予神话色彩,认为有神灵庇佑或居住。“林冥冥”描绘山林的状态,“冥冥”形容山林昏暗幽深,光线难以穿透,营造出一种神秘、幽静的氛围,使整个画面在雄伟之外,又多了几分深邃与神秘,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4. 山禽夜响,晨猿相和鸣

- 解析:此句从听觉角度着笔,描绘山中的声音。“山禽夜响”,夜晚本就静谧,山禽的啼叫声在此时显得格外清晰,打破了夜的寂静,给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晨猿相和鸣”,清晨时分,猿猴此起彼伏地鸣叫,相互呼应。猿啼在古诗中常带有一种哀怨、凄凉的情感色彩,同时这里以动衬静,通过山禽夜啼和晨猿和鸣,更加突出了巫山三峡山林的幽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能真切感受到那份静谧与空灵,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孤寂的情绪。

5. 洪波迅澓,载逝载停

- 解析:“洪波迅澓”描绘三峡江水波涛汹涌的场景,“洪波”突出江水浪涛之大,“迅澓”强调水流速度之快,犹如万马奔腾,展现出江水磅礴的气势和强大的力量。“载逝载停”则形象地写出水波的动态变化,“载……载……”结构表示一边……一边……,这里指江水时而奔腾向前,时而稍作停留,生动地表现出江水流动时的起伏变化,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幻无穷,也暗示了在这样的江面上行船的艰难与不确定性。

6. 凄凄商旅之客,怀苦情

- 解析:前面主要描写自然景观,此句转而写人。“凄凄”一词生动地刻画了商旅之客的神情与心境,他们面容愁苦,内心充满凄凉。“怀苦情”直接点明他们的情感状态,由于巫山三峡地势险峻,水流湍急,旅途充满艰难险阻,商旅们不仅要面对行程的艰辛,还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所以心中满怀愁苦。此句将视角从自然景观转向人,通过描写商旅的情感,使诗歌更具人文关怀,也从侧面反映出巫山三峡的险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7. 在昔阳九,皇纲微

- 解析:“在昔”表明时间回溯到过去,“阳九”在古代文化中是一种灾厄的象征,指国家或个人遭遇重大的灾难、厄运时期。“皇纲微”指国家的纲纪、法度逐渐衰微,朝廷的统治力量减弱。此句为下文叙述叛乱及平叛的历史事件做铺垫,交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社会秩序面临挑战。

8. 李氏窃命,宣武耀灵威

- 解析:“李氏窃命”,这里的“李氏”可能指代某个企图篡夺国家政权的势力,“窃命”即窃取国家的统治权力,表明有人趁国家纲纪衰微之际,妄图谋权篡位,破坏国家的正常秩序。“宣武耀灵威”则与之相对,“宣武”可能指朝廷的武力、军事力量,“耀灵威”表示通过展示强大的武力来彰显朝廷的威严,表明朝廷为了维护统治,以武力镇压叛乱,恢复国家的秩序,展现了朝廷在面对叛乱时的强硬态度和反击行动。

9. 蠢尔逆纵,复践乱机

- 解析:“蠢尔逆纵”,“蠢尔”带有轻蔑、鄙夷的语气,形容叛乱者愚蠢、无知。“逆纵”指他们叛逆、肆意妄为的行为,表达了对叛乱者的批判和谴责。“复践乱机”,“复”表示再次,说明这些叛乱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