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潘岳《闲居赋》(4 / 10)
> 27. 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
- 解析:天子举行柴燎祭祀,在郊外祭祀祖先以展示礼义。介绍天子在特定季节举行的重要祭祀活动,体现出当时的礼仪制度和皇家活动,反映出闲居之地周边与国家政治、文化活动的紧密联系。
28. 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
- 解析:演奏钧天广乐,准备千辆马车和上万骑兵。通过对祭祀仪式中音乐和仪仗规模的描写,展现出皇家祭祀的盛大场面,体现出国家的威严和实力。
29. 服振振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
- 解析:众人穿着整齐的黑色礼服,管乐一起吹奏发出啾啾声。从服饰和音乐方面进一步描绘祭祀仪式的场景,营造出庄重、宏大的氛围。
30. 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 解析:多么辉煌啊,多么盛大啊,这礼仪的壮观场面,真是王朝制度的盛大华丽体现!以强烈的感叹,表达对皇家祭祀场面的赞叹,突出其在国家制度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1. 两学齐列,双宇如一。
- 解析:太学和国学整齐并列,两座屋宇如同一体。介绍教育场所的布局,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设施的规整。
32. 右延国胄,左纳良逸。
- 解析:右边招收贵族子弟,左边接纳优秀的隐逸之士。说明两学的招生对象,展示出当时教育体系对不同人才的吸纳,反映出教育制度的开放性。
33. 祁祁生徒,济济儒术。
- 解析:众多的学生,充满着丰富的儒家学术氛围。描绘出学校中学生众多、学术活跃的景象,体现出教育的繁荣和儒家思想的传承。
34. 或升之堂,或入之室。
- 解析:有的学生学业达到较高水平,有的则更深入钻研。用“升堂入室”的概念,形象地说明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程度和进步,体现出教育成果的多样性。
35. 教无常师,道在则是。
- 解析:教学没有固定的老师,只要有道之人就是老师。强调教育注重的是学问本身,而非老师的固定身份,体现出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
36. 故髦士投绂,名王怀玺。
- 解析:所以杰出之士弃官求学,有名的王侯也怀揣印玺前来学习。此句通过“髦士投绂”和“名王怀玺”两个具体事例,进一步说明当时教育的吸引力,无论是士人还是王侯都重视知识学问,突出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7. 训若风行,应如草靡。
- 解析:教诲如同风行一般迅速传播,响应者如同草随风倒伏一样众多。形象地描绘出教育的影响力,说明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能够得到广泛的响应和传播,体现教育效果显着。
38. 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 解析:这就是选择邻里有仁德之风被视为美事的原因,也是孟母三次迁居的缘故。引用“孟母三迁”的典故,将闲居之地周边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与孟母为孩子选择良好环境相类比,强调居住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也表明自己选择此地闲居的合理性。
39.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
- 解析:于是选定我的居所,建造房屋,挖掘池塘。开始详细描述自己闲居生活的具体营造,展现对居住环境的规划和建设,表达对闲居生活的投入和期待。
40. 长杨映沼,芳枳树篱。
- 解析:高大的杨树倒映在池塘中,芬芳的枳树作为藩篱。通过描写杨树和枳树,展现居所周边的植物景观,营造出优美、宁静且具有生活气息的氛围。
41. 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 解析:游鱼在水中欢快游动,荷花盛开。“瀺灂”生动地描绘出游鱼的动态,“敷披”形象地展现荷花绽放的姿态,一动一静,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42. 竹木蓊蔼,灵果参差。
- 解析:竹子和树木郁郁葱葱,各种珍果高低错落。进一步描绘周边植被,展现出植被的繁茂和多样性,突出闲居之地自然环境的丰富和优美。
43. 张公大谷之梨,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