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潘岳《关中诗十六章 其七》(2 / 3)

加入书签

狡猾,“思肆”表明他们心怀不轨,妄图肆意妄为,生动地刻画了戎狄觊觎晋朝,企图趁机发动侵略、肆意掠夺的丑恶嘴脸,明确指出晋朝所面临的外部威胁来源,即边疆戎狄的侵扰,为下文描述晋朝的困境做铺垫。

3. 虞我国眚,窥我利器

- 解析:“虞”有知晓、预料的含义,“国眚”指国家所遭遇的灾祸、困境,这里指晋朝当时面临的内忧外患局面。“窥”表示窥视、暗中观察,“利器”本义是锋利的兵器,在此可引申为国家的军事力量、战略资源或其他重要的国家资产。此句意思是戎狄察觉到晋朝正处于艰难困境之中,便妄图窥探并夺取晋朝的重要资源或利用晋朝的困境谋取自身利益,进一步阐述了戎狄发动侵略的动机,他们是看准了晋朝的虚弱,想要趁火打劫,揭示了晋朝面临外部威胁的严峻形势。

4. 岳牧虑殊,威怀理二

- 解析:“岳牧”在古代政治体制中,是对地方高级官员的称呼,“岳”原指传说中尧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牧”指各州的行政长官。“虑殊”表明这些地方长官们对于如何应对戎狄的威胁,各自有着不同的考虑和想法。“威怀”代表两种对待戎狄的策略,“威”指用武力威慑,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让戎狄畏惧;“怀”指用怀柔政策安抚,通过施以恩惠、友好交往等方式使戎狄归附。“理二”强调在对待戎狄的策略上,存在着武力威慑与怀柔安抚这两种不同的理念,且未能达成统一。此句深刻揭示了晋朝内部在应对外敌时,地方官员之间意见分歧严重,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是晋朝在抵御外敌方面陷入困境的重要内部因素。

5. 将无专策,兵不素肄

- 解析:“将无专策”,“将”指军队中的将领,“专策”表示专一、明确且有效的应对策略。此句说明晋朝的将领们在面对戎狄的威胁时,缺乏统一、明确且行之有效的作战策略。“兵不素肄”,“兵”指士兵,“素”表示平素、平时,“肄”意为训练。即士兵们在平时没有进行充分、系统的军事训练。这两句指出晋朝在军事指挥和军队训练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将领无良策,士兵训练不足,极大地削弱了晋朝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解释了晋朝在抵御外敌入侵时为何显得如此脆弱。

6. 翘翘赵王,请徒三万

- 解析:“翘翘”形容赵王出众、突出的样子,这里可能指赵王在众多官员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请徒三万”表明赵王向朝廷请求带领三万士兵去应对戎狄的威胁,展现出赵王的勇气和担当,主动请缨,愿意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与前文所描述的内部应对混乱局面形成一定对比,突出赵王的积极作为。

7. 朝议惟疑,未逞斯愿

- 解析:“朝议”指朝廷上大臣们的商议、讨论。“惟疑”表示大臣们对于赵王的请求充满疑虑,意见不一。“未逞斯愿”说明由于朝廷大臣们的疑虑和争议,赵王带领三万士兵出征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此句反映出晋朝朝廷在军事决策上的迟疑和混乱,面对赵王的积极请战,不能果断做出决策,错失可能的御敌机会,体现出晋朝内部决策机制的低效和不统一,严重影响国家应对外部威胁的能力。

8. 桓桓梁征,高牙乃建

- 解析:“桓桓”形容梁征威武、勇猛的样子,展现出梁征的不凡气势。“高牙乃建”,“高牙”是古代军队中大将的牙旗,高大威严,“建”表示树立。此句描绘梁征树立起高大的牙旗,准备出征,象征着他即将带领军队展开军事行动,体现出梁征积极备战、即将奔赴战场的豪迈气概,与前文赵王请战相呼应,再次展示出部分将领为保卫国家而采取的行动。

9. 旗盖相望,偏师作援

- 解析:“旗盖相望”描绘了行军途中军旗和车盖相互看得见的场景,形容军队阵容整齐、规模较大,展现出梁征所率军队的行军气势。“偏师作援”指派出一部分军队作为后援,说明此次军事行动有一定的战略部署,并非盲目出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军事行动的合理性和周密性,但结合前文整体局势来看,这种努力在晋朝内部混乱的大背景下,其效果仍有待观察。

……

句译:

1. 宗周之殒,顾瞻伊何:

- 晋朝都城面临衰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