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陆机《吊魏武帝文》(5 / 7)
或乃沂洄以通济,或乃沿流而遂迁。故夫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能通之,此乃士人所以贵也
- 解析:潘岳认为,有时逆流而上以求通达,有时顺流而下随遇而安。士、农、工、商四民各有自己的职业,都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为乐。只有通达事理的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士人可贵之处。此句从个人境遇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出一种顺应命运、追求内心志向的人生态度,点明士人在复杂人生境遇中应有的智慧和价值。
……
句译:
序文
元康八年,机始以台郎出补着作,游乎秘阁,而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
元康八年,我(陆机)开始从尚书郎外调补任着作郎,在秘阁中浏览书籍,看到了魏武帝曹操的遗令,不禁感慨叹息,长时间沉浸在伤感情绪之中。
客曰:“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殡而后悲,睹陈根而绝哭。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有人问我说:“终结与开始,是万物最终的归宿;死亡与生存,是生命的范畴。所以人们在面对丧事殡葬时才会悲痛,看到旧年的草根(意味着生死已常态化)就停止哭泣。如今你却在曹操去世百年之后伤心,在并无情感关联之地兴起哀伤,想来莫非是只知道哀伤是可以有的,却不懂得情感也是可以没有的吗?”
机答之曰:“夫日食由乎交分,山崩起于朽壤,亦云数而已矣。然百姓怪焉者,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我回答他说:“日食是由于日月交会相掩,山崩是因为土壤朽坏,这也不过是命运气数罢了。然而百姓对此感到奇怪,难道不是因为太阳月亮凭借着高远明亮的资质,却仍不能免除被遮蔽的牵累;处于长久安稳的态势,最终却遭受崩塌离散的祸患吗?
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济世夷难之智,而受困魏阙之下。已而格乎上下者,藏于区区之木;光于四表者,翳乎蕞尔之土。
曹操拥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却不能拯救自己的身体;有救世平定危难的智慧,却在宫廷中遭受困扰。不久之后,其声名原本能感通天地,却藏在小小的棺木之中;光辉原本照耀四方,却被掩蔽在那小块的墓地之下。
雄心摧于弱情,壮图终于哀志,长筭屈于短日,远迹顿于促路。呜呼!岂特瞽史之异阙景,黔黎之怪颓岸乎?”
他的雄心被儿女之情所摧折,宏伟的蓝图最终变为哀伤的遗愿,长远的谋划被短暂的生命所限制,远大的志向在短促的人生道路上受阻。唉!这难道仅仅像盲人乐师对日食感到惊异,百姓对山崩感到奇怪那样简单吗?”
正文
观其所以顾命冢嗣,贻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弘。
看曹操临终前对长子的嘱托,为四个儿子留下的谋划,他治理国家的谋略既深远,使家族兴旺的训诫也很宏大。
又云:“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善乎达人之谠言矣!
曹操又说:“我在军中,执法是正确的。至于因小而生的愤怒,犯的大过失,你们不要效仿。”这话说得真好啊,不愧是通达事理之人的正直言论!
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因泣下。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托人。
他抱着小女儿,指着幼子曹豹,对其他四个儿子说:“就把他们托付给你们了!”说着便流下泪来。令人悲伤啊!从前以天下为己任,如今却把心爱的子女托付给别人。
同乎尽者无余,而得乎亡者无存。然而婉娈房闼之内,绸缪家人之务,则几乎密与!
一切都将随着死亡而消逝,什么都不会留下。然而他在闺房之内与家人情意深厚,对于家中事务安排细致,几乎可说是周到严密!
又曰:“吾婕妤妓人,皆着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
曹操又说:“我的婕妤、歌女等人,都安置在铜雀台。在铜雀台的厅堂上放置一张八尺的床,挂起灵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