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陆机《文赋》(33800字超级大章!)(12 / 24)
走向极端,过度追求奔放和谐中的喧闹艳丽,导致风格把握失当,强调在文学创作中风格的把握要恰到好处,避免过度追求某种效果而失去平衡。
100. 徒悦目而偶俗,故高声而曲下
- 解析:只是为了取悦读者、迎合世俗,所以虽然表面高调但实际上格调低下。此句点明上述创作误区的本质,即创作者为迎合世俗而牺牲作品格调,揭示了这种创作倾向的低俗性,强调文学创作应坚守格调,不能为追求表面效果而降低艺术水准。
101. 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
- 解析:就像《防露》与桑间之音,虽然有悲伤之情却不够雅正。此句以《防露》和桑间之音为喻,进一步说明一些作品虽有情感表达,但因缺乏雅正格调而难以成为优秀之作,强调文学创作要注重格调的雅正,体现了对文学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追求。
102.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 解析:有的作品追求清新、委婉简约的风格,常常去除繁杂和多余的部分。此句描述了一种较为清新简约的创作风格,创作者以简洁为追求,去除冗余内容,使作品呈现出清新婉约之美,展现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对简洁之美的追求。
103. 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
- 解析:但却缺少了大羹那种纯美的余味,如同朱弦弹奏出的清淡之音。此句指出这种清新简约风格可能存在的不足,虽简洁清新,但可能缺乏更深厚的韵味和丰富的内涵,如同质朴的大羹和清淡的朱弦之音,强调文学创作在追求某种风格时,要避免因风格特点而导致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展现作品魅力。
104. 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 解析:虽然有一唱三叹的韵味,确实做到了雅正却不够艳丽。此句再次强调这种风格的特点,即注重雅正,但在艳丽方面有所欠缺,说明文学创作中不同风格各有优劣,创作者需要根据创作目的和表达需求,在各种风格特点之间寻求平衡,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105.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
- 解析:至于文章内容的详略剪裁,以及结构上的起伏变化。此句开启对文学创作中内容与结构处理的讨论,强调创作者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安排文章内容的丰富与简略,精心构建结构的起伏,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106. 因宜适变,曲有微情
- 解析: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变化,其中蕴含着微妙的创作情致。此句指出在内容详略和结构起伏的处理上,没有固定模式,需因应不同题材、主题和表达需求进行灵活变化,这种变化之中蕴含着创作者细腻的创作心思,体现文学创作的灵活性与艺术性。
107. 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
- 解析:有的文章言辞看似笨拙但比喻巧妙,有的文章道理质朴但文辞轻快。此句列举文学创作中不同的表达效果,说明文学作品的魅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华丽的言辞,质朴的言辞与巧妙的比喻、质朴的道理与轻快的文辞相结合,同样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体现文学创作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108. 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
- 解析:有的借鉴前人却能推陈出新,有的顺着世俗的话题却能阐述出新意。此句强调文学创作在继承与创新方面的可能性,即便借鉴前人经验或面对世俗话题,创作者也能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使作品展现出新的活力与价值,突出文学创作中创新的重要性和多种实现途径。
109. 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
- 解析:有的作品一看就能察觉其精妙,有的作品则需要深入钻研才能体会其精湛之处。此句说明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欣赏层次,有的作品直观上就能吸引人,展现出明显的精妙之处;而有的作品内涵深厚,需要读者深入研读才能领略其精湛,体现文学创作在艺术表达深度和欣赏层次上的多样性。
110. 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
- 解析:就好像舞者随着节拍挥动衣袖,歌者应和着琴弦发出歌声。此句以舞者和歌者依循节奏进行表演为喻,形象地说明文学创作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节奏,创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