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3 / 3)
定性。“终当归空无”,指出人生的最终归宿是“空无”,体现出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尽管这种观点看似有些消极,但也反映出诗人历经世事沧桑后的超脱,在无常的人生中,他在田园生活里寻求到一种宁静与释怀,回归到对生命本真的思考。
……
句译:
1.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长久离开那山川湖泽的宦游生活,纵情在莽莽山林田野间自得其乐。
2.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我试着带领子侄晚辈们,拨开丛生的榛莽,漫步在荒芜的废墟。
3.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在坟墓之间徘徊流连,依稀还能辨认出昔日人们居住的痕迹。
4.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这里还留存着水井和炉灶的遗迹,桑竹也只剩下残败腐朽的枯株。
5.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我向一位砍柴的人打听,曾经住在这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6.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砍柴人对我说,他们都已经死去,没有剩下一个人了。
7.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三十年的世事变迁就像集市的朝起朝落,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8.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人生就好像虚幻变化的梦境,最终都会归结于空无。
……
全译:
长久告别了游宦生涯,如今在莽莽林野间尽情欢娱。
我带着子侄晚辈,拨开丛生草木,漫步于这片荒芜废墟。
在荒坟野冢间徘徊,昔日人家的模样仍依稀可辨。
水井与炉灶的遗迹尚存,桑竹仅余残败腐朽的枯株。
我向砍柴之人询问:“这里的人都去了何处?”
砍柴人回答我:“皆已离世,再无一人留存。”
“三十年世事如朝市般变幻”,这话着实不假。
人生恰似虚幻变化的泡影,最终都将归于空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