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3 / 3)
虚室有余闲。
- 解析:“户庭”指家门庭院,“尘杂”代表世俗的琐事和繁杂的事务,“户庭无尘杂”表明回归田园后,家中不再有官场那些令人厌烦的世俗杂务的干扰。“虚室”指安静的居室,“余闲”体现出内心有了更多的闲暇和安宁。此句从居住环境延伸到内心感受,对比在官场时的忙碌与烦扰,突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出诗人摆脱世俗束缚后,内心的轻松与自在,能够尽情享受闲适的生活。
10.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解析:“久在樊笼里”再次强调自己在官场这个“樊笼”中被困已久,“樊笼”形象地表达出官场对诗人身心的禁锢。“复得返自然”则抒发了诗人最终回归田园、重获自由的欣喜之情,“复得”突出这种回归的来之不易,“返自然”既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也意味着回归到自己本真的状态,与开篇的“性本爱丘山”相呼应,点明全诗主旨,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摆脱束缚的喜悦推向高潮。
……
句译:
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年轻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喜爱山川田园。
2.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错误地落入世俗官场的罗网,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十年。
3.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笼中的鸟儿眷恋往日栖息的山林,池中的鱼儿思念曾经生活的深潭。
4.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在南边的田野边开垦荒地,保持着愚拙的本性回归田园生活。
5.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住宅周围有十多亩土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6.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和柳树的枝叶遮蔽着房屋的后檐,桃树和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
7.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处的村庄隐隐约约,村落里的炊烟轻柔缓慢地升起。
8.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狗叫声,桑树的顶端有公鸡在打鸣。
9.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庭院里没有世俗琐事的烦扰,静室中有的是安闲自在。
10.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被困在官场的牢笼里,如今终于又能够回归到大自然。
……
全译:
年少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情趣,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
阴差阳错落入尘世的罗网,转眼间已然过去三十年。
笼中鸟眷恋着往昔栖息的树林,池里鱼思念着曾经生活的深潭。
我愿在南边的郊野开垦荒地,秉持着质朴本性回归田园。
房宅周围有十余亩土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舍。
榆柳枝叶繁茂,遮蔽着房屋后檐,桃李缤纷罗列在堂屋前。
远处的村落隐隐约约,村里的炊烟袅袅升腾。
深巷中传来阵阵狗吠,桑树枝头公鸡啼鸣。
庭院里没有尘俗杂事的烦扰,静室中更觉安适悠闲。
长久被困在官场的樊笼里,如今终于重归自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