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蔡琰 《悲愤诗》(3 / 8)

加入书签

。此句暗示了平原地区百姓在面对胡羌军队时的无力与无奈,为下文百姓遭受苦难埋下伏笔。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解析:胡羌军队如同在野外打猎一般,四处围攻城镇。他们所到之处,全部遭到破坏,百姓死伤无数。“猎野”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这些军队的野蛮与残忍,将百姓视为猎物,毫无怜悯之心。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解析:“斩截”指杀戮,“无孑遗”表示一个不留,形容胡羌军队杀人的残酷程度。被杀的百姓尸体相互支撑堆积,惨不忍睹,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血腥与恐怖。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解析:这是一幅极其残忍的画面,胡羌军队将男人的头颅悬挂在马旁,把掳掠来的妇女放在马后载着。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生命的践踏,更是对人性的摧残,突出了这些侵略者的野蛮和残暴。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解析:胡羌军队掳掠之后,长驱直入,向西进入函谷关。他们所走的路途遥远且充满艰险,“迥路”强调路途的遥远,“险且阻”突出了道路的艰难,暗示了被掳百姓在途中的艰辛。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解析:被掳的百姓回头远望,故乡已在遥远的后方,一片渺茫。想到家乡的惨状和自己的悲惨遭遇,内心肝肠寸断,痛苦万分。“邈冥冥”描绘出故乡的遥远和模糊,“肝脾为烂腐”则形象地表达出内心极度的痛苦。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解析:被掳掠的百姓数以万计,而这些侵略者不让他们聚集在一起。这样做一方面便于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对百姓的防范和压迫,让百姓无法团结起来反抗。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解析:在被掳掠的人群中,有的是骨肉至亲在一起。但由于恐惧侵略者的残暴,即使有话想说,也不敢言语。这生动地刻画了百姓在侵略者淫威下的恐惧心理,不敢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解析:只要在细微之处让这些侵略者稍有不如意,他们就会声称要杀死这些投降的俘虏。这表明侵略者极其残暴和任性,被掳百姓的生命毫无保障,时刻处于生死边缘。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解析:“亭刃”指杀戮,侵略者威胁说:“一定要把你们杀掉,我们不会让你们活下去!”这是侵略者赤裸裸的威胁之语,更加凸显了他们的凶狠和残暴,让读者感受到被掳百姓所面临的巨大恐惧。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解析:此时的百姓并非珍惜自己的性命,而是无法忍受侵略者的辱骂。这表明比起死亡,侵略者的辱骂和精神折磨更让百姓难以忍受,进一步体现了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之深。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解析:有时候侵略者还会随手拿起棍棒殴打百姓,使得百姓身体遭受毒打,痛苦万分。“毒痛参并下”形象地描绘出百姓身心同时受到折磨的悲惨状况。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解析:白天,百姓一边哭泣一边被迫前行;夜晚,他们悲伤地坐着吟唱悲歌。此句通过描写百姓白天黑夜不同时段的状态,从侧面反映出他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痛苦之中,生活毫无希望和乐趣。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解析:百姓们想要死却不能如愿,因为侵略者不允许他们轻易死去;想要活下去,却又没有任何可以生存的条件和希望。这深刻地体现了被掳百姓进退两难的绝望处境,他们的命运完全被侵略者掌控。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解析:“彼苍者”指百姓,诗人发出悲叹,这些无辜的百姓究竟犯了什么罪,竟然遭受如此可怕的灾祸。这是对侵略者暴行的强烈控诉,也是对命运不公的悲愤质问。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解析:蔡琰到达匈奴所在的边地后,发现这里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当地的风俗缺少中原的礼仪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与她所熟悉的中原文化差异很大,这让她感到格格不入和深深的孤独。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解析:描绘了边地的气候特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