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粗缯大布裹生涯(5 / 8)
。
只要能挣口饭吃,能有个安静看书的地方,当保安怎么了?
一点也不比在建筑工地累死累活更丢人!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校门口的方向,仿佛真的在认真考虑这个方案。
恰在此时,一阵香风拂过。
一个裹着纯白色长款羽绒服、戴着毛茸茸的绒线帽的女孩,像冬日里的一道阳光,轻快地走过他身边,留下一缕淡淡的、像是某种水果糖的甜香。
她的侧脸线条柔和,皮肤白皙,专注于前方,似乎完全没注意到长椅上这个穿着寒酸的青年。
韩毅像是被某种细微的电流刺了一下,下意识地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粗糙、被寒风吹得有些开裂的鼻子。
刚才那股强烈的、想立刻回到张老师办公室、央求他帮忙推荐在中枢财大当保安的冲动,如同被戳破的气球,瞬间瘪了下去。
他望着那个白色背影在雪地里渐行渐远,最终汇入远处林荫道的点点人影中。
在这瞬间,他突然觉得自己刚刚的想法太幼稚了。
在自己学校当保安,这只能是保底选项,他怕以后被人认出来。
这个念头让他脸颊发烫,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羞惭。
好吧,他可耻的承认了自己龌龊的想法,不想失去未来大学的择偶权。
但是,去其他学校当保安,就没这个顾虑了。
韩毅起身,背着自己的行囊向校外走去,准备去其他学校碰碰运气。
……
回想着柳大爷临别前的叮嘱,韩毅攥紧帆布大背包的背带,踏上了开往中关村北大街方向的375路公交车。
燕京375路公交车,在这个年代与后来的传闻不同,它更显著的标签是一条贯穿名校的路线。
它连接了燕京城北众多的顶尖学府。
从燕京北站出发,途径燕京交大、中枢财经、燕京邮电、燕京体院、华国政法、燕京电影学院、燕京航院、燕京科大、燕京语言大学、华国矿业、华国科大、华清大学、燕京大学。
这条线路因此被称为“名校专线”,车厢里常常满载着充满朝气的学子。
所以,这条线路的乘客,是有鄙视链的。
谁先下车谁弱鸡。
车厢里暖气开得不足,混杂着年轻人蓬勃的朝气与冬日哈气的湿润感。
当韩毅背着那个洗得发白、沾着些许机油渍的帆布包挤进车门时,周遭的目光短暂地聚焦在他身上。
在这群裹着羽绒服、抱着书本的学子中间,他穿着一件单薄的旧工装棉袄,袖口磨损处露出灰白的棉絮,裤腿上还沾着服务区雪水干涸后的泥点,仿佛闯入天鹅群的一只落单沙鸥。
他并不回避那些带着好奇或审视的视线。
两年的长途货运生涯教会他的第一课便是:衣着是身份的标签,而标签下的真实才是立身的根基。
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刚刚被辞退的货车司机,与这些象牙塔里的未来栋梁之间,隔着一条名为现实的鸿沟。
他看得清,也认得出。
所以,面对满车大学生那些或多或少带着好奇或审视的目光,他内心并没有感到被冒犯的愤怒或自卑。
自己本就是个农民出身的货车司机而已,与你们这些天之骄子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
不过让他不知道的是,像他这种目光没有躲闪,相反平静自然的表情,反而给这群大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他的成绩本来就不差,所以面对这满车的大学生,并不会自渐形秽。
破旧却整洁的衣服,干净的脸庞,挺拔的身姿,自信深邃的眸光,一眼望去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在这群年轻大学生的眼中,韩毅的形象渐渐清晰地定位为一个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尊严的贫困青年,很可能也是一个求学路上的同行者,只是起点更为艰难。
随着公交车一次次停靠名校站点(交大、邮电、政法、航院……),韩毅依然稳稳地站着,丝毫没有下车的意思。
见他还不下车,车里的人甚至脑海里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诗来: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更有不少人在心里不断猜测着,这货到底是哪家学校的牲口?
华科大?
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