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君子食道:饮食中的修养与智慧(4 / 5)

加入书签

则》对谷物类食物烹饪的重视,以及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出土的谷物遗存数量远超过肉类遗存的考古发现,均印证了这一饮食平衡理念的实践。其深层意义在于培养君子的 “节制” 品格,饮食平衡的核心是 “节制”,不因为肉类美味或供应充足而过度食用,懂得控制欲望、保持理性选择。这种品格会延伸到生活各方面,让人在物质消费中避免过度消费,在娱乐休闲中不影响工作学习,在人际交往中避免言辞不当。

现代社会,“多肉少粮” 的饮食误区导致肥胖、高血压等 “富贵病” 高发。我们应借鉴这一理念,重视谷物的核心地位,保证主食摄入量,选择优质肉类,减少肥肉、加工肉类摄入,实现营养均衡,既保障身体健康,又培养 “节制” 品格。

七、饮之节:“唯酒无量,不及乱” 的饮酒之道

“唯酒无量,不及乱”,是孔子对饮酒的规范。“无量” 指根据个人酒量适量饮酒,不设定固定 “量”;“不及乱” 指不因饮酒导致言行混乱、失态,保持清醒与理智,体现了君子对饮酒的 “节制” 与 “自律” —— 饮酒可以,但需把握分寸,以饮酒为乐而非为祸。

春秋战国时期,饮酒是社交、祭祀、庆典等场合的重要活动,但也容易让人失态,因此古人强调 “饮酒有度”。孔子的这一主张,在肯定饮酒合理性的同时,明确了饮酒的 “度”,避免因饮酒破坏礼仪、影响秩序。

《礼记?乐记》记载 “酒食者,所以合欢也”,而 “不及乱” 是实现 “合欢” 的前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宴请宾客时规定 “饮酒不过三爵”,制止过量饮酒行为,印证了这一规范的实践。其深层意义在于培养君子的 “自律” 与 “守度” 品格,饮酒的 “度” 需个人把握,考验君子的 “自律” 能力,不被他人劝酒裹挟,不因为兴致高涨而失控。这种品格会延伸到生活其他方面,让人在利益诱惑前坚守道德底线,在处理事务时保持理性判断,在追求目标时把握节奏。

现代社会,过度饮酒导致的健康问题、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我们应树立 “适量饮酒、不及乱” 的意识,明确自身酒量底线,饮酒中保持自我控制,酒后确保言行不失态、不影响他人,让饮酒真正成为增进情谊的方式。

八、慎之择:“沽酒市脯,不食” 的谨慎选择

“沽酒市脯,不食”,是孔子对饮食来源的规范。“沽酒” 指从市场购买的酒,“市脯” 指从市场购买的干肉,孔子提出 “不食”,体现了君子对饮食来源的 “谨慎” 态度 —— 古代市场监管不完善,外购食物的原料品质、制作过程、储存条件难以把控,存在安全隐患。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市场管理体系尚未成熟,缺乏对食品质量的统一监管,酒和干肉可能存在原料劣质、添加剂超标、运输售卖过程污染等问题。此外,古代贵族通常有自己的酿酒作坊与肉类加工场所,能自主把控食物品质安全,因此对外购的 “沽酒市脯” 持谨慎态度。

《礼记?王制》中 “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 等规定,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市场食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印证了 “沽酒市脯,不食” 的合理性。鲁国大夫季平子因食用市场购买的干肉导致腹泻的案例,进一步说明这是古人基于实际经验的谨慎选择。

其深层意义在于培养君子的 “审慎” 品格。生活中 “来源” 与 “品质” 密切相关,君子从饮食选择中领悟 “审慎” 重要性,在面对选择时不盲目跟风、不轻易相信,而是深入了解、仔细判断。这种品格能帮助君子在复杂环境中规避风险,在信息获取中辨别真伪,在物品购买中把控品质,在人际交往中择善而从。

现代社会,食品市场虽有严格监管,但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我们应借鉴这种谨慎态度,选择正规超市、品牌商家购买食品,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对散装食品、熟食仔细观察外观、闻气味,判断新鲜安全,既保障身体健康,又培养 “审慎” 品格。

九、常之持:“不撤姜食,不多食” 的习惯坚守

“不撤姜食,不多食”,是孔子对饮食习惯的规范。“不撤姜食” 指日常饮食中不撤去姜,将其作为常备食物;“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