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守忠信?择善友?勇改过:孔子的处世箴言(3 / 7)

加入书签

人相互学习、相互弥补,才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建立蜀汉政权,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反,若结交了损友,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危害。战国时期的太子丹,便是因错信荆轲,最终导致燕国灭亡。太子丹一心想要刺杀秦王,以阻止秦国吞并燕国。他结识了荆轲,对其百般礼遇,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希望荆轲能为自己刺杀秦王。可荆轲虽然有勇有谋,却缺乏周密的计划和足够的实力。最终,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被当场杀死。秦王大怒,立即派大军攻打燕国,太子丹被杀,燕国也随之灭亡。太子丹的悲剧,不仅在于他的急功近利,更在于他结交了荆轲这样一个 “不如己者”—— 荆轲虽然有刺杀秦王的勇气,却没有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最终不仅没能帮助太子丹,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在现代社会,“毋友不如己者” 的智慧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朋友的影响更是深远。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若结交了品德不良的朋友,很容易受到影响,养成不好的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新闻报道,有一位中学生小张,原本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可后来,他认识了一群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这些人经常带他去网吧上网、去 KtV 唱歌,还教他吸烟、喝酒。小张渐渐被这些不良习惯所吸引,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叛逆。最终,小张因为参与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甚至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小张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 结交损友,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人生。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结交益友同样重要。在工作中,结交一位能力出众、品德高尚的朋友,不仅能在工作上给予我们帮助和指导,还能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我的一位同事小林,刚入职时对工作不太熟悉,经常犯错。后来,他认识了公司的资深员工老周,老周不仅经验丰富,而且为人友善。老周经常主动帮助小林,教他工作技巧,帮他分析问题,还在他遇到挫折时鼓励他。在老周的影响下,小林的工作能力迅速提升,很快就成为了公司的业务骨干。小林常说:“如果没有老周这个朋友,我不可能成长得这么快。”

当然,“毋友不如己者” 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拒绝和所有 “不如己者” 交往,更不是要我们歧视他人。孔子的真正用意,是让我们在交友时要有选择,要多和那些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积极向上的人交往,从他们身上学习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于那些暂时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我们也不能轻视他们,而是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和他们共同进步。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今天的 “不如己者”,或许明天就能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择友如择镜,选对了朋友,就如同选择了一面能映照出自己不足、引领自己进步的镜子;选错了朋友,则如同选择了一面扭曲的镜子,不仅无法看到真实的自己,还可能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在交友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辨别是非,选择那些能让自己成长的朋友,远离那些会让自己堕落的损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朋友的陪伴和影响下,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三、过,则勿惮改:直面过错的勇气与担当

“过,则勿惮改”,即犯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在孔子看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之后不敢面对、不愿改正。改正过错的过程,不仅是弥补损失、挽回影响的过程,更是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一个人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勇于改正自己的过错,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智慧的人。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因为敢于直面过错、勇于改正,才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战国时期的廉颇,便是一个着名的例子。廉颇是赵国的名将,战功赫赫,深受赵王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可他性格高傲,看不起文臣蔺相如,认为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功就得到了比自己更高的职位,心中十分不满,多次想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总是刻意回避廉颇,不与他发生冲突。有人问蔺相如为什么要这么做,蔺相如说:“我并非害怕廉颇,而是为了赵国的安危。如果我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