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悟孔子 “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4 / 6)
即便遭到奸佞小人的陷害,被楚怀王流放,他也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 在流放途中,他写下《离骚》《九歌》等不朽诗篇,抒发对楚国的热爱与对理想的执着;即便最终投江自尽,他也用生命诠释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进取精神。他的 “进”,是对 “美政” 理想的持续追求,是对国家与人民的终身坚守,从没有 “止” 的满足。
南宋时期的文天祥,同样展现出 “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他面对元军的入侵,毅然起兵抗元,即便屡战屡败,也从没有放弃抵抗;即便被俘入狱,面临严刑拷打与威逼利诱,也始终坚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气节。他的 “进”,是对民族大义的持续坚守,是对 “忠” 与 “义” 的终身践行,即便生命走到尽头,也没有停下 “进” 的脚步。
这些古代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是实现理想、坚守信念的重要支撑。他们的故事,也成为激励后世不断进取的宝贵财富。
(二)现代的 “见进未见止”:行业先锋的创新突破
在当今时代,“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更是行业先锋们推动创新、实现突破的核心动力。无论是科技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还是文化领域的创作者,抑或是商业领域的企业家,都在以 “永不停歇” 的姿态,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在科技领域,“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一生,便是 “见进未见止” 的生动写照。他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最初面临着设备简陋、资料匮乏、试验失败等诸多困难,但他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 为了寻找野生稻,他顶着烈日走遍全国;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他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技术。即便在 80 多岁高龄,他依旧坚持在田间地头工作,带领团队研究 “海水稻”“超高产水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杂交水稻的探索也没有 “止” 的迹象。他的 “进”,是对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理想的持续追求,是对科学真理的终身探索,用一生诠释了 “见进未见止” 的精神。
在文化领域,作家路遥也展现出 “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他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深入农村、工厂体验生活,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甚至在身体患病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写作。《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后,获得了广泛好评,但他没有满足,而是继续投入到第二部、第三部的创作中,不断完善故事结构,深化人物形象。即便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他也从未停下笔,最终完成了这部百万字的巨着,为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 “进”,是对文学理想的持续坚守,是对 “普通人奋斗精神” 的深入挖掘,从没有因阶段性的成功而 “止” 步。
在商业领域,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经营理念中,“见进未见止” 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华为从创立初期的小型科技公司,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离不开任正非对 “持续创新、永不停歇” 的追求。在华为发展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垄断、贸易制裁等诸多挑战,任正非始终坚持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带领华为不断投入研发,突破技术壁垒。
为了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华为每年将销售额的 10% 以上投入研发,即便在面临美国制裁、芯片供应受限的困境时,也从未减少研发投入。华为的研发团队遍布全球,在 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不断探索,推出了一系列领先的技术与产品。任正非曾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这句话正是 “见进未见止” 精神的生动体现 —— 华为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始终以 “进取” 的姿态,向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广阔的市场领域迈进。这种持续进取的精神,让华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也为中国科技企业树立了榜样。
(三)当代教育中的 “见进未见止”:培养终身学习者
在当代教育领域,“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更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导向。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终身学习” 已成为时代要求,教育的目标不再是让学生掌握固定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 “永不停歇、持续进取” 的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