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悟孔子 “自卫反鲁正乐” 之魂(6 / 7)

加入书签

主义” 的倾向,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 ——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一旦文化根脉断裂,我们将失去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寄托。

因此,我们要学习孔子坚守文化根脉的精神,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典籍、文物古迹、传统技艺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建立博物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展示;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如 “仁爱”“诚信”“和谐”“礼义” 等价值理念,将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比如,近年来,我国对《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普及工作不断加强,通过举办经典诵读活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制作传统文化纪录片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同时,对传统戏曲、书法、绘画、中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也不断加大,许多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当代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举措,都是对孔子坚守文化根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为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弘扬 “以乐载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孔子的 “正乐”,确立了 “以乐载道” 的文化传统,通过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传递道德理念、教化百姓心性。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精神文明建设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部分人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精神空虚等。弘扬 “以乐载道” 的传统,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我们要重视艺术的教化功能,鼓励创作具有正能量、蕴含传统文化精神的文艺作品。比如,在音乐创作中,融入传统音乐元素和 “仁爱”“和谐” 等价值理念,如歌曲《国家》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的歌词,传递了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影视创作中,挖掘历史文化题材,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电影《孔子》《满江红》等,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

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公民提供更多接触优秀文艺作品的机会。比如,建设更多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免费向公众开放;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书法展览等,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文化生活中来,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精神的滋养。

通过弘扬 “以乐载道” 的传统,我们可以让艺术成为传递正能量、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友善、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坚持 “守正创新”,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

孔子的 “正乐”,是 “守正创新” 的典范 —— 坚守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同时根据时代需求,对礼乐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当今时代,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坚持 “守正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守正” 是前提,我们要坚守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如 “仁爱”“诚信”“正义”“和谐” 等,这些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不能因为时代的变化而丢弃。比如,“诚信”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商业活动、人际交往,还是政府治理,都需要坚守诚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创新” 是关键,我们要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对传统文化的形式、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创新。比如,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开设线上传统文化课程、制作传统文化短视频、开发传统文化 App 等,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便捷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应用方面,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产品开发、城市建设等领域,如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将传统图案融入现代服装设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