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悟孔子 “叩两端” 之智(3 / 8)
若继续沿用,很可能重蹈秦朝覆辙;另一方面,他也明白,新生政权需要稳定的秩序,完全放任自流,可能会导致地方势力坐大,威胁中央集权。于是,刘邦在丞相萧何的辅佐下,制定了 “休养生息” 的政策 —— 在政治上,简化法律,减轻刑罚,废除秦朝的苛捐杂税;在经济上,鼓励农耕,减免赋税,让百姓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恢复生产;在军事上,减少征战,与匈奴采取 “和亲” 政策,为社会发展创造和平的环境。同时,刘邦也没有完全放弃中央集权,而是通过分封同姓王、削弱异姓王等方式,维护国家的统一。
这一政策的实施,既避免了秦朝暴政的弊端,又防止了放任自流的风险,使得汉朝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人口逐渐增加,为后来的 “文景之治”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刘邦当时只看到秦朝暴政的危害,一味采取宽松政策,可能会导致国家失控;如果他只看到中央集权的重要性,继续沿用秦朝的严刑峻法,又可能引发百姓的不满,动摇政权根基。正是 “叩其两端” 的智慧,让他找到了最适合当时社会状况的发展道路。
再看唐朝的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面临着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当时朝廷内部存在两种主要的治国理念:一种是 “王道”,主张以仁义道德教化百姓,实行仁政;另一种是 “霸道”,主张以武力和法律统治百姓,强化君主权威。
唐太宗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 “叩其两端” 进行分析:“王道” 虽然能赢得百姓的民心,但如果过于软弱,可能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难以应对外部的威胁;“霸道” 虽然能快速建立秩序,但如果过于严苛,可能会失去民心,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于是,唐太宗采取了 “王道为主,霸道为辅” 的治国策略 —— 在对待百姓方面,他轻徭薄赋、重视民生,虚心纳谏,任用贤能,比如重用魏徵等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在对待边疆问题和内部叛乱方面,他则展现出强硬的态度,派遣军队平定突厥、高昌等政权的叛乱,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
同时,唐太宗还注重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他命人修订《唐律疏议》,强调法律的公正性,既不纵容权贵,也不欺凌百姓。这种 “刚柔并济” 的治国方式,正是 “叩其两端” 的体现,最终造就了 “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国家实力强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二)当代社会中的 “叩两端” 实践
在当代社会,“叩其两端而竭焉” 的智慧依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企业管理到科技创新,从社会治理到个人成长,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企业管理领域,华为的发展历程就是 “叩两端” 的典型案例。华为在发展初期,面临着 “自主研发” 与 “引进技术” 的抉择。当时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全力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避免被国外企业 “卡脖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自主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不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快速占领市场。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没有简单地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而是 “叩其两端”:一方面,他认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如果长期依赖国外技术,一旦遇到技术封锁,企业就会陷入绝境;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自主研发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积累,在短期内,引进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成长,为自主研发积累资金和经验。于是,华为采取了 “引进 — 消化 — 吸收 — 再创新” 的策略 —— 在初期,从国外引进先进的通信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逐步掌握核心技术。
随着企业的发展,华为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每年将销售收入的 10% 以上投入研发,在 5G、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华为也没有完全排斥外部合作,而是与全球各地的企业、高校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正是这种 “叩两端” 的策略,让华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一家小小的民营企业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企业。即便后来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华为也能凭借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从容应对,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