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戒伪存真:孔子眼中的真诚品格(3 / 8)

加入书签

的 “甩锅侠”,表面对领导 “豪言壮语”,承诺 “保证完成任务”,却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出现问题时便以 “我早就说过这方案有问题”“都是同事不配合” 等理由推卸责任,其 “豪放” 的表态不过是为了获取领导信任,内心却缺乏正直担当的品格;一些网络主播,表面 “狂放不羁”,宣称 “为粉丝谋福利”,却在直播带货中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欺骗粉丝信任,其 “狂放” 不过是吸引流量的手段,失去了 “直” 的坦荡。

这种 “狂而不直” 的品性,不仅会让个人失去他人的信任,还会破坏团队氛围与社会风气,导致 “虚伪盛行、责任缺失” 的恶性循环。

三、解析 “侗而不愿”:质朴表象下的敷衍之心

“侗而不愿”,是孔子批判的第二种虚伪品性。“侗” 本指质朴单纯、憨厚老实,是一种看似无害甚至可爱的品性,如《说文解字》中解释 “侗,大貌。从人,同声”,原指人外表憨厚、性情单纯。但 “侗” 的可贵之处在于 “愿”—— 内心笃实、勤恳肯干,若缺少 “愿” 的支撑,“侗” 便沦为掩饰懒惰、逃避努力的借口,成为 “看似质朴,实则敷衍” 的虚伪品性。

(一)“侗” 的本真:质朴与笃实的结合

在儒家看来,“侗” 的本真是 “质朴” 与 “笃实” 的结合 —— 外在表现为不浮夸、不矫饰,内在则坚守勤恳肯干、踏实认真的态度。这种品性虽不张扬,却能在日积月累中成就事业,成为个人立身的重要支撑。

1. 历史中的 “侗而愿” 典范

春秋时期的孔子弟子冉雍,便是 “侗而愿” 的典型。冉雍出身贫寒,且 “有恶疾”(《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外表看似憨厚质朴,不善言辞,却内心笃实、勤恳好学。孔子评价他 “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冉雍在学习中从不投机取巧,始终踏实钻研,在实践中勤恳做事,即便面对困难也不轻易放弃。他后来在鲁国为官,以质朴的品性与笃实的态度推行仁政,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冉雍的 “侗”,不是愚笨的掩饰,而是质朴品性的自然流露;他的 “愿”,则是笃实态度的体现,二者结合,让他成为孔子眼中的优秀弟子。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安石,早年也带有 “侗而愿” 的品性。他出身普通家庭,外表质朴,不注重穿着打扮,甚至被人嘲笑 “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宋史?王安石传》),却内心笃实,勤奋读书,立志 “矫世变俗”。他年轻时在地方为官,勤恳做事,深入民间了解民生疾苦,为后来推行 “王安石变法” 积累了实践经验。王安石的 “侗”,是不慕虚荣的质朴;他的 “愿”,是为国为民的笃实,这种品性让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始终坚守理想,成为历史上着名的改革家。

2. “侗而愿” 的当代价值

在当代社会,“侗而愿” 的品性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环境中,许多人追求 “速成”“捷径”,变得浮躁浮夸,而 “侗而愿” 的人虽不张扬,却能凭借质朴的品性与笃实的态度,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最终取得成就。

例如,“大国工匠” 徐立平,从事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工作,这项工作危险系数极高,被称为 “在炸药堆里绣花”。徐立平外表质朴,不善言辞,却内心笃实,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技术,每天重复着精细的操作,误差不超过 0.2 毫米。他从未追求名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勤恳与认真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徐立平的 “侗”,是不慕名利的质朴;他的 “愿”,是精益求精的笃实,这种品性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

又如,乡村教师支月英,在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任教四十余年。她外表质朴,生活简朴,却内心笃实,始终坚守在偏远山区,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她克服了环境艰苦、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用勤恳的态度与无私的奉献,帮助无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支月英的 “侗”,是不图回报的质朴;她的 “愿”,是教书育人的笃实,这种品性让她成为 “感动中国” 的榜样。

(二)“侗而不愿” 的虚伪:质朴外衣下的懒惰与敷衍

“侗而不愿” 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