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守亲志远:传统孝道的当代思辨(3 / 7)
调查显示,他们中 78% 的人每年与父母团聚时间不足 15 天。在某互联网公司进行的员工访谈中,许多年轻人表示,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他们不得不放弃家乡稳定的工作,选择前往一线城市打拼。一位程序员坦言:“虽然知道父母希望我留在身边,但大城市的发展平台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那里有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能为未来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这种代际空间分离,使得传统 “不远游” 的孝道实践面临巨大挑战。父母在老家逐渐老去,而子女在城市忙于工作,无法及时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老人在生病时,子女不能第一时间陪伴在身边;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子女也难以提供及时的帮助。这种物理距离上的隔阂,不仅影响了子女对父母的照顾,也让父母在情感上产生失落感,对传统孝道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二)数字化时代的情感补偿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化技术为远程尽孝提供了新的途径。微信 “家庭群” 成为许多家庭的情感纽带,子女通过视频通话、分享生活照片和视频,让父母能够实时了解自己的生活情况,缓解父母的思念之情。某养老机构的调查显示,经常使用视频通话与子女交流的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降低 34%。数字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代际空间分离带来的情感缺失。
然而,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部分老人由于不熟悉智能设备的操作,无法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反而加剧了与子女的隔阂。例如,一些老人不会使用视频通话软件,只能通过电话与子女联系,无法看到子女的面容;还有些老人在面对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时感到困惑和无助,产生被时代抛弃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某社区开展 “数字反哺” 活动,组织年轻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包括视频通话、微信支付、网上购物等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增强代际之间的情感连接,让数字化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家庭和谐的工具。
(三)职业发展与家庭责任的冲突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巨大,使年轻人在职业发展与家庭责任之间难以抉择。以深圳某科技企业为例,“996” 工作制在这里成为常态,员工每天从早上 9 点工作到晚上 9 点,每周工作 6 天,几乎没有时间顾及家庭。一位产品经理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母亲生病住院时,我正负责一个重要项目,项目进度紧张,根本无法及时返乡照顾她。我只能通过支付高额护理费,请专业护工照顾母亲,以此来弥补内心的愧疚。”
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思: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如何平衡家庭责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部分企业开始推行 “孝亲假” 制度。如日本丰田公司设立 “家庭关怀假”,员工可因父母健康问题申请额外假期,且假期期间工资照发。这种制度的出现,为员工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目前在我国,类似的制度尚未得到广泛普及,年轻人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职业发展与家庭责任的冲突中艰难前行。
四、跨文化视角下的家庭伦理
(一)东亚文化圈的孝道传承
日本的 “家族制度”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家庭观念中强调对长辈的尊重和服从。NhK 的一项调查显示,62% 的日本年轻人认为 “在父母身边尽孝是重要的”。然而,随着少子化和老龄化加剧,日本社会出现了 “无缘社会” 现象,许多老人独居生活,缺乏子女的陪伴和照顾。尽管如此,日本在传承孝道方面也有一些独特的做法,如企业会为员工提供 “敬老日” 假期,鼓励员工回家探望父母;社区设立老年活动中心,为老人提供社交和娱乐场所,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韩国将 “孝” 写入《国民教育基本法》,从法律层面保障孝道的传承。每年,韩国都会举行盛大的 “孝道日” 活动,子女会回家陪伴父母,为父母准备丰盛的饭菜,赠送礼物,表达感恩之情。首尔大学的研究表明,接受孝道教育的青少年,对家庭的责任感显着增强。但与日本类似,韩国年轻人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平均回家探亲次数从 2010 年的每年 6.2 次降至 2020 年的 3.8 次,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