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出去明州(1 / 2)
经济开放了,市场经济也调动起来了,因此去明州做生意的人是真的不少。
江南是个很有意思的省份,这个地方原本山地居多,偏偏有些城市又靠近大海,可以说,别人说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江南这边是真的存在这个特点。
在江南,山地占了二分之一,靠海城市占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一则是农田,因为山地和海边城市占的多,所以这边的经济展也不容易。
不过江南人的韧性很强大,山地多,没有好的公路,就走出去,自己去创造经济,利用走街串巷的能力,利用剃头结交四海的交际手段,硬生生自开辟了一条对外的公路。
后世的人统计过,江南这边,有困难从来不会对外求助,据说天灾出现的时候,江南这边自己解决生存问题,不光自己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资助需要资助的其他地方。
后世的江南有两个特殊的一线城市,一个是杭城,一个是明州,杭城是省会,作为一线城市是必然的,明州会作为一线城市是因为它的牺牲和特殊。
明州自己展起了小商品,但是将小商品的展转给了另外一个城市,明州出现了好多高科技人才,却将这些高科技人才输送给了杭城,明州有第一所的对外港口,却从来不会遏制别的地方的求助。
明州不光自己展,还带动周边展,都说先富带后富,明州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做的非常的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世只有江南有两个一线城市,其他省份是没有的。
当然,这是后话。
如今的明州,还只是一个小城市,可就算是小城市,这里的人依旧大胆,比如这个直达大巴的创意就这么出来了。
谢奕凰坐的是靠窗的位置,戚标坐在她旁边靠走廊的位置,也算是对她的一种保护。
因为车子路上时间将近四个小时,谢奕凰上车后就开始打瞌睡,醒来时已经快七点了。
“标叔,这是到哪里了?”
谢奕凰看看窗外,全部都是各种地,有种了水稻的农田,也有种满茶树的山地。
戚标看见谢奕凰醒过来了微笑道:“到了关耳。”
关耳也是一个小地方,不过这里的比较有名气的就是花生出名,这里的农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种花生,而且花生质量产量都很高,后世这边却兴起了灯具的家庭作坊,可以说,展的非常的快。
“看来那就快了,过了关耳也就之上下薛庄和马面巷了。”
谢奕凰对于这个路程还是清楚的。
戚标嗯了一声:“的确快了,现在已经七点半了,再一个小时就要到站了。”
路不是很平稳,颠簸的力度有点大,谢奕凰却并不在意这一点,直接拿出一本宫廷国画记录看了起来。
看书时间很快,一小时过去,车子准时进展,一开门,售票员就会先开口了:“下午十二点五十出返程,如果你们要返程的,记得安排好自己的行程时间。”
下了车,谢奕凰和戚标走出出口,就看见梁若吃盐渍洋芋艿的样子。
洋芋艿是这边的一个称呼,学名就是土豆,盐渍洋芋艿其实就是用炒熟的盐焖熟土豆,每一个熟了的土豆外面沾染了一层白色的盐渍,剥皮吃进嘴里,不会太咸,但是味道非常独特。
谢奕凰看梁若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她觉得他来接她是个借口,更多的,他的目的其实是来吃这个盐渍洋芋艿。
“三师兄,你这是来接我,还是来吃小吃的。”
谢奕凰一看就取笑道。
“没想到这边的盐渍洋芋艿这么好吃,小师妹,你要吃吗?”
梁若问道,随手还指指一旁放着表面上沾染白色盐渍的土豆。
谢奕凰摇摇头,一大早,不想吃盐渍的食物:“不吃这个,不过要吃早餐,我和标叔还没吃早餐呢,哦,对了。”
谢奕凰指指戚标对梁若道:“我介绍一下,三师兄,这是标叔,我阿公给我配的保镖。”
又对戚标道:“标叔,这是我三师兄,是我师父杨老的第三个弟子梁若。”
都是自己认识的,免不得将来还是要打交道的,认识一下,以后也不会成为陌生人。
“我知道的,我听说过针灸之皇的名号。”
戚标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自然听说过梁若。
梁若挥挥手:“标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