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扬王的美好未来(2 / 3)

加入书签

算新闻——因为,当地士大夫们都知道,许将拒绝扬王颢使者的无礼索要。

所以,扬王颢这才转移目标。

将主意打到了在京工坊身上。

就是……

赵煦眼珠子一转,心道:“扬王身边有高人啊!”

“他这是在自污!”

谁家亲王吃拿卡要,会搞得人尽皆知

就算是当年,仁庙的白手套,驸马都尉柴宗庆,虽然吃相难看,但也不会这么嚣张,生怕别人不知道!

所以,这是标准的自污。

一种自我保全的手段。

在政治上,这相当于低头认输,以此来换取自身平稳落地。

“皇叔怎会做这等事情!”

赵煦当即就义正言辞的道:“皇叔素来贤明,乃是一代贤王,朝野称颂,士民共知!”

“母后!”

赵煦看着向太后,说道:“此必是小人怂恿,假皇叔之名,而行此无耻之事!”

向太后听着,暗叹一声:“六哥果然仁圣!”

“却是不知,扬王昔日的种种不忠之事!”

向太后回忆着,元丰八年,先帝病重卧床后,那段刀光剑影的岁月。

至今,她回想当初,都只觉心惊肉跳。

因为,情况一度危险到了,连宰相蔡确、三衙殿帅燕达、荆王赵覠,都来找她预警,请她多做准备。

这让当时的她,寝食难安,是真的害怕,某日一觉醒来,宫中已降下旨意,要再行金匮之盟故事。

可,六哥的话,她也没办法否定。

毕竟,天家和睦,乃是大宋最高的政治正确之一!

扬王,先帝胞弟,六哥亲叔。

他只要不光明正大的谋反,大宋朝就没有能治他的罪名。

充其量,软禁、圈禁。

没办法!

严惩亲王,很容易会让人联想到国初的那些事情。

太祖、太宗斧声烛影……

涪悼王(赵廷美)的贬死……

越懿王(赵德昭)、楚康惠王(赵德芳)兄弟的凄惨下场。

以及太宗疯掉的长子(赵元佐),还有暴毙的昭成太子。

只能说……太宗皇帝以一人之贤,使子孙后世,永受其累。

自太宗之后,再没有任何人,敢行太宗之事!

同时,每一代赵官家,都瞪大了眼睛,死死的盯着自己的兄弟们。

害怕兄弟们中,出现一个太宗,杀自己全家。

就连赵官家的兄弟们,也害怕自己的兄弟里出一个太宗,也帮着赵官家,死死的监视着那些图谋不轨的家伙。

因为他们怕自己成为第二个涪悼王。

心中念头百转千回,向太后便只听着自己身边的六哥说道:“母后,我绝不能让皇叔受屈!”

“定要将此事查清楚,还皇叔一个清白!”

向太后愕然的抬头,看着自己的儿子,那双干净纯净,宛如白雪一般清澈的眼睛。

无比真诚,也无比的纯洁。

向太后动了动嘴唇:“这不好吧……”

查清楚

怎么查的清楚

难道让扬王到大理寺去受鞠

不可能的!

太宗都干不出这种事情!

扬王更不可能去受这种屈辱!

一旦如此,扬王只能有一个选择——学越懿王,得旨之后在家伏剑自刎!

“也是……”

赵煦垂下头去:“母后说得对!”

“我怎能陷皇叔于不仁不义的嫌疑中”

“若皇叔贤名受损,这定是我的罪过了!”

“可皇叔的清白,还是得澄清!”

“有了!”

赵煦抬起头,用着自己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向太后,假作喜悦的说道:“母后……”

“儿以为,不妨下旨,命渭州防御使孝骞,主持王府内部审查!”

“渭州防御使孝骞,乃是皇叔嫡长子,我之堂兄,素有贤名!”

“如此一来,既可以正皇叔之名,也能驱逐小人!”

“母后以为呢”

赵孝骞,那可是赵煦上上辈子,扬王颢的最大孝子!

多亏了这位堂兄,赵煦才能让扬王在亲贤宅中,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