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除拜2(3 / 4)

加入书签

和赵煦商议起中司、西府执政人选。

中司好办!

赵煦也不藏着掖着,直接点了赵的将。

理由很简单――赵学士年迈,将致仕归老,今拜中司,以为将来赏之备。

意思就是,让赵去御史台镀金,方便赵致仕时,对其进行封赏。

两宫对此都没有意见。

因为,在傅尧俞升两府后,中司就一直没有御史中丞。

而两宫,特别是太皇太后,之所以一直不拜授新的御史中丞去执掌御史台,完全是因为,现在的朝野格局,开始对垂帘政治起冲击和挑战。

假若御史台,有一个强力的、年轻的、有野心的御史中丞,那么当前的垂帘体制,就可能被打破。

因为,这个人很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忽然对垂帘政治难,要求提前归政天子,以便捞到拥戴、定策之功。

这对太皇太后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用一个马上就要致仕的功臣,完全符合她的心意。

至于西府执政人选?

几乎没怎么商量,两宫和赵煦就打达成了一致意见。

必须要用一位有带兵经验,最好有军功的大臣。

这是安焘辞任事件的余波所带来的影响。

朝廷承受不起再来一个被人议论‘那个什么谁能当执政吗?当不了,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的代价。

两宫尤其不愿,承受任用非人的政治指责。

于是,几乎没有疑问的。

范纯粹与章,进入了最后的名单。

而范纯粹,在实际上,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除了资历方面的问题,范纯粹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曾受先帝之命,督办种鄂一案。

同时,去年,范纯粹为其生母求诰命,最后这个恩典,是两宫和赵煦,力排众议通过的。

……

两宫与赵煦在宫中商议宰执大臣人选的时候。

京东路,曹州,济阴县县衙之中。

来自汴京的天使,正在抑扬顿挫的念着敕书内容。

“敕李诫:夫大匠之属,必用鲁班之士,百工之事,当择机巧之臣,况卿名臣之子,忠良之后?可,特授权将作监丞!”

今年不过三十的李诫,一脸懵逼的带着妻小,恭恭敬敬的面朝汴京方向,顿再拜谢恩:“微臣恭谢皇帝陛下拔恩典!”

他从未想过,自己这个名声不彰,压根不通经术,纯靠着老爹和范家叔父帮衬,才混了一个差遣的小小选人,居然能接到朝廷除拜的敕书!

而且,还是九寺五监之中,油水、权柄都在上上,素来只用清贵名臣的将作监的实权差遣!

最重要的是,这个差遣,完全对他的胃口!

简直就是在给他量身定做的职位。

只要做上一任,定可出成绩!

这简直是做梦一样!

他甚至恨不得掐一下自己的大腿!

防止自己是在做梦!

来传旨的使者,却是微笑着,将敕书交给李诫,然后柔声道:“李监丞,请起来吧!”

李诫懵懵懂懂的起身,然后小心翼翼的凑上前去,塞了对方一粒金瓜子后,问道:“敢问天使……”

“下官这是?”

“李监丞可是想问何故?”

那内臣笑眯眯的说着。

李诫如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天意如狱!”

内臣低声道:“我等内臣,只是奉命传旨!”

李诫倒吸一口凉气!

天子亲除!

多少京朝官,一辈子都未必能拿到一次!

而且,一般来说,天子亲除,就意味着――简在帝心。

等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因为天子亲除者,一般来说,只要没有被天子厌弃。

那么,此后这个官员的除授,最起码也受走堂除的渠道。

而且,一般来说,堂除前,需要请旨于天子。

大宋官场,称堂除为神功造化。

而天子亲除,则是重塑一个人的筋骨血肉,使之可凡入圣,一步登天。

可问题是……

“我何德何能,能蒙官家亲除?”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