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开战2(2 / 5)

加入书签

就会立刻送到探事司。

此外,向宗回、高公纪,这两个外戚在熙河那边搞风搞雨。

真以为朝廷是瞎子、聋子,什么都不知道?

像上个月,吐蕃使者和西夏使者,在都亭驿里都快和礼部的人打起来了。

这个事情,虽然没几个人知道,礼部尚书韩忠彦更是没有声张。

可是,按照制度,相关会议文字,都是要归档的。

而韩绛因为准备致仕了,所以在今年四月以后有事没事,就喜欢去崇文院里逛逛。

这一逛,就让他现了很多了不得的东西。

比如说,熙河路各州进奏院上报的公文。

也比如说广西经略安抚司和转运司上奏的那些文件,还有走马承受们报告的事情。

可真的是惊喜连连呢!

吕公着听着,冷静下来,他看着韩绛:“子华兄的意思是?”

韩绛笑着捋了捋胡子,头上戴着的展脚幞头摇晃着:“当今官家,对钱帛可比谁都看得紧!”

吕公着想起了那些欠市易务的钱的人,也想起了汴京城各大寺庙的主持、座们,被当今官家折磨的欲仙欲死,却还得强颜欢笑,心甘情愿的将寺中财物送到开封府的事情。

他于是点点头:“可这和战事有什么关系?”

官家还能变出钱来不成?

等等!

吕公着想起了靖安坊的那个汴京学府。

于是他看向韩绛,韩绛则眯着眼睛看着他,语重心长的道:“晦叔啊,有空的话,其实多去崇文院看看是很好的。”

他也只能提醒到这里了。

再提醒下去,万一被宫中知道,那他就变成一个不识时务的糟老头子。

很容易招人嫌的。

说到这里,韩绛就压低声音,对吕晦叔道:“此事,出老夫嘴,入晦叔耳!”

吕公着点点头,然后拱手谢道:“谢过子华兄。”

韩绛笑了笑。

他之所以提醒吕公着,自然是想让吕公着欠他一个人情。

但不是想让吕公着还,而是让他的儿子吕希哲和孙子吕好问来还。

没办法,谁叫他没有教出一个成器的儿子,连个成器的孙子也没有。

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那些曾孙身上。

可曾孙们都还太小,他显然照拂不了。

便只能如此了,当然,韩绛也知道,最终还是得看他的子孙到底成不成器。

要是和晏几道一样,是个不成器的,扶不上墙的。

那谁也帮不了!

两位宰相正在说着话,在另一边的右昭庆门,三衙的将帅们,也都已经在合门下开始排队。

殿帅燕达、副帅苗履、管军狄咏……甚至连回京不久的郭逵,也穿上了紫色的武臣公服,出现在人群中。

都是有过在沿边带兵、统兵经验的大将。

韩绛和吕公着对视一眼,就继续道:“晦叔可知道,昨夜边报入京时,是先送到的福宁殿。”

“据说,官家在接报后,并没有命人通知两宫,也没有命人出宫召集吾等。”

“只是召见了当夜值守学士院的翰林学士范纯仁……”

说到这里,韩绛深深的看了一眼吕公着。

范纯仁可是吕公着的女婿!

“直到今晨天明,才由两宫身边的尚宫,告知了两宫熙河之事,据说官家还命两位尚宫,安抚两宫慈圣,说是:熙河之事,虽事突然,但将帅皆一时之选,官军训练有素,纵不能败西贼,也必可退之,请两宫勿忧。”

“官家年虽幼冲,但临危不乱,措置有方,可谓圣君!”

韩绛捋着胡子赞叹着。

这位陛下,哪怕按照宫中的说法,也是要过了今年才算十二岁。

以仁庙故事,幼主在位,通常会多加一两岁的前例来看。

他也就十岁,最多十一岁!

……

赵煦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坐在他面前的两宫。

“太母、母后,怎来的这么早?”

他微笑着问道。

两宫看着他的样子,互相对视一眼,在心中也都是惊讶不已。

须知道,她们一早知道了熙河的事情后,连饭都吃不下,就急匆匆的来到福宁殿。

结果,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