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没有奸佞,全是忠臣!(3 / 7)

加入书签

;  赵煦对此,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他把特奏名进士,等同于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了。

    所以,在公布了特奏名进士录取名单的同时,他还命礼部和吏部联合下了一道榜文——招募愿意前往熙河路、广南西路、安南都护府、梓州路、夔州路、海南路等大宋知名的偏远军州地区,任教的特奏名进士。

    不拘名次,不问出身。

    只要愿意报名,且能在当地待满三年,考勤无缺,无作奸犯科者。

    便可赐同进士出身,且将命吏部依照新科进士进行授官。

    顿时,老登们也开心了。

    尤其是那些五六十岁,屡试不第的老登们。

    还真有不少人,到吏部和礼部去自愿报名,愿意前往偏远军州‘教化百姓’了。

    不就是去偏远军州,蛮荒之地,任教三年嘛!

    为了一个同进士出身,这点苦,他们还是能吃的!

    毕竟,他们中的好多人,奔波一生,不就是为了进士头衔这么个虚名吗?

    四月已亥(23),更试今年武举人于集英殿后,录得武学进士三十余人。

    这没什么好说的。

    因为今年的科举,赵煦折腾的有些过。

    所以在武举方面,他没有进行什么调整和改革。

    依然沿用的是熙宁年间制定的武举试法的考试方法。

    考的并非兵法、谋略,而是骑射、武器使用以及身体素质。

    在这方面,谁能拼得过在京禁军呢?

    所以,录得的武举进士,有八成都是在京禁军的衙内。

    这些人都是表演艺术家。

    一个个在赵煦面前,表演着各种高难度的艺术或者杂耍动作。

    就是没一个适合战场厮杀的。

    所以,现在的武举啊,其实就是个勋贵们搓圆仔汤的地方。

    于是,所谓的武举,其实还不如金明池争标——至少金明池争标,是要讲谋略和战阵配合的。

    赵煦看完,也是忍不住叹息几声。

    好在,武学在郭逵主持下,已经大幅的改革了武学教学。

    并在赵煦的支持下,从前线以及御龙第一将的现役将官里,抽调了许多人到武学授课、任教。

    武学生们,也会在武学教授的带领下,定期来到御龙第一将中学习。

    所以,未来可期!

    故此,赵煦也只是叹息几声,就下诏命枢密院将录取的武进士们,授给右班殿直、三班借职等小使臣官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