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苏轼回京(2 / 4)
而且,此案朝廷一直在追查。
去年的府界胥吏弊案,就因为和赵世居案有关,惹得朝廷震怒,整个府界的大部分胥吏世家,因此被连根拔起,好多人被抄没家产,流放岭南。
其中就包括了,他桑梓所在延津县的三家胥吏豪门。
想到这里,李常宁刚刚恢复的神色就重又变得呆板起来。
叫来接他的兄弟看着,心疼不已,却也没什么办法!
此番,他们可是找尽了关系,好不容易才把李常宁捞出来的。
李常宁一直保持着呆滞的神色,直到,马车来到金明池附近。
鼎沸的人声,传入他的耳中。
车帘外的金明池院墙内,似有百千万人的声音。
李常宁终于有了动静。
他扭头掀开车帘,看向金明池的方向。
却见着那金明池外的官道,数不清的人流,密密麻麻的簇拥向前。
无数的士农工商人等,成群结队的向着金明池的各个入口而去。
远远的,李常宁看到了,穿着皂衣,拿着棍棒,在金明池附近执勤的铺兵。
他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屁股上还未养好的伤处,再次疼痛起来。
当日,那魁梧的丘八的模样,仿佛再次出现在眼前
粗大的木棍,在一刹之中,便连打了六下。
让他瞬间就惨嚎着倒地打滚。
然后被人拖拽着,粗暴的丢进身后……
李常宁咽了咽口水,浑身冷战,他连忙放下车帘,将头深深低下。
……
苏轼坐在漕船上,看着船舶缓缓的从汴京的东水门中驶入。
暌违已久的汴京城,映入眼帘。
高高的河堤两岸上,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
无数酒旗飘摇,数不清的灯笼,悬挂在河岸之畔。
若现在是晚上,这河堤两岸,都将被灯火照亮,河面上更是会倒映着千万个红彤彤的灯笼,宛如天上银河,烨烨生辉。
这就是汴京八景之一的汴河灯火。
极目远方的码头,一尊尊巨大的龙门吊,矗立在码头中,粗大的木臂,在绞盘的牵引下,缓缓吊起无数货物,向着码头转移。
力夫们,在码头上来来往往,扛着一包又一包的货物。
长长的木制轨道,好似蜈蚣一样,爬在码头上。
那长长的货厢内,货物渐渐堆满。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