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科举作弊和反作弊(3 / 6)

加入书签

挟持,于是让子弹飞的剧情开始上演……

    何况,还有人会卖自己的贡生身份!

    其他的作弊手段,也都能在现代找到。

    怀挟文书,就是带小抄。

    计嘱题目,就是考题泄露了。

    改易试卷、拆换家卷,就是找了枪手和作弊者同入考场,在考试结束的时候,通过提前收买的贡院胥的配合,将两人的试卷互换。

    甚至于,出现过考生不入考场,让枪手代替自己进场考试的事情。

    当然,这计嘱题目也好,改易试卷、拆换家卷也罢。

    都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

    这是衙内们,而且是顶级衙内,才能玩的手段。

    而在这些作弊手法之上,还有一种更加返璞归真,但章衡没好意思的说的作弊手段——做暗号!

    这是真正的关系户,才能用的办法。

    譬如说,真庙时的翰林学士杨大年曾知贡举。

    在当年科举前,杨大年还未被正式任命为知贡举的时候。

    其家乡的贡生们,登门请教,当问到当年科举的时候,杨大年假装发火,拂袖而去,落下一句:于休哉!

    等到到了阅卷的时候,所有呈文上有‘于休哉’的人,全部中举!

    还有就是,赵煦上上辈子在今年科举中出现的那桩公案——苏轼知贡举,其门生,同时也是后来被人称作‘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就在今年的科场上。

    无论是在考前,还是考试结束后,李廌都很得意,甚至曾放出豪言——苏公知举,吾之文必不在三名后!

    结果,当放榜的时候。

    李廌名落孙山!

    为此,李廌的乳母,还自杀了。

    苏轼因此愧疚不已,写了一首诗给李廌——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简单的说就是——我眼瞎,把别人的卷子,看成你的了,把你的卷子看成别人的了!

    那苏轼把谁的卷子,看成是李廌的呢?

    答案是——章惇之子章持。

    因为,章持在考试前,一直在老家跟着章惇守孝。

    在守孝期间据说是跟着老父亲,天天钻研苏轼的文章。

    于是写出来的文章,让苏轼误以为是受自己影响很深的李廌。

    而李廌为了避嫌,故意偏离自己的风格。

    结果写出来的文章,被苏轼认为是某个新党的士子——坊间说是章持。

    如今,章衡知贡举,这个公案注定是不会发生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