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谈话(2 / 5)

加入书签

sp;   赵煦嗯了一声,又对向宗回、高公纪两人道:“两位国亲,也当和吕相公,相互扶持,在军国事上,尤其要听相公的将令,不可自行其是!”

    “诺!”向宗回、高公纪两人立刻躬身应诺。

    “嗯!”赵煦满意的点点头。

    他的这些嘱托,是必要的。

    因为假若他不强调这些事情,并亲自当面嘱托这三个人。

    赵煦真的担心,他们会在熙河内斗。

    没办法!

    大宋朝的文臣和外戚们,是有着丰富的内斗记录的。

    和刻板印象不一样,不仅仅是文臣们,想方设法的和外戚们斗争。

    其实,外戚们也会想尽办法的和文臣斗。

    离汴京越远,外戚大臣的斗争积极性就越高。

    像赵卨在熙河和向宗回、高公纪,上演将相和的事情,在大宋朝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而他们能相安无事。

    除了利益相关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赵卨老了,马上就要致仕了,已经没有和人斗争的心思。

    甚至可以说,他斗腻了。

    这也是赵煦会选用他的缘故。

    可吕惠卿就不一样了。

    这个福建子,可是出了名的强势人物。

    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大权独揽,而且他还有厌蠢症。

    当年在朝中,就是怼天怼地怼一切而闻名。

    到了外郡,就更是放飞自我了。

    根据赵煦派去河东的走马承受们汇报,吕惠卿在河东的时候,下面的文官武将们,只要做的事情,稍不如他的意,就会被他痛骂,甚至重责!

    当年,张之谏之所以忽然背刺他。

    就是因为吕惠卿在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的时候,用玩忽职守的罪名,当众抽过张之谏二十鞭。

    这被张之谏视作奇耻大辱。

    而向宗回、高公纪的脾气,虽然还算可以,但也不是那种,被人骑到脸上,还要委曲求全的人物。

    所以,赵煦一直比较担心,吕惠卿到了熙河路和向宗回、高公纪闹掰。

    若是这样的话,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更会影响赵煦自己的大策。

    所以,赵煦也放下手里的鱼竿,看着三人,道:“熙河路,旧年每岁亏空多达数百万贯!”

    “朝中上下,对此一直颇有微词……”

    放弃熙河,至少是放弃兰州,在元丰八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