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孽障啊!(2 / 5)

加入书签

p;  所有人集体匍匐,一动不动,只叩首道:“臣等恭听德音教诲!”

    “天子德音:朕知道了,请卿等先回去吧!”

    所有御史瞬间炸毛!

    王觌更是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顿首磕头:“请恕臣不敢奉诏!”

    王觌在心中,默念着范仲淹的《灵乌赋》,然后中气十足的再拜道:“请舍人转告陛下……”

    “自陛下即位以来,任用直臣,开辟言路,天下无不欢欣,四海莫不以国家得贤主而雀跃……”

    “今臣等伏閤请对……”

    “陛下若不召见,臣恐天下以为陛下不纳臣下谏言……”

    “此伤陛下之德,而坏国家之誉也!”

    “且若如此,从此以后,伏閤请对,遂为绝之!”

    “若翌日国家复有大事,而陛下却不得进言之臣!”

    “愿请陛下,听臣等之言,阅臣等章疏!”

    说着,王觌就从怀中取出一封写好的奏疏,举在手中。

    其他御史,也都从怀中,取出一封奏疏,举在手中。

    十几位御史,十几个戴着獬豸冠的执法官们,跪在内东门下,高举手中奏疏。

    已经听到风声,闻讯赶来的起居郎黄寔看到这个情景,只觉热血上头。

    顾不得其他,就在内东门下,拿着纸笔,快速的记录起来。

    和他一样的,还有崇文院中的秘书少监张商英,也拿着笔开始记录。

    当然,双方的记录,是稍有偏差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方的记载,在文字、用词、叙事方面与事实的偏离程度就越高。

    发展到后面,甚至就连参与者的名字与排序,也开始了混乱。

    不同版本,不同时代,都各自不同。

    只能说,历史就是这样的有趣。

    当然,在现在这个时候,无论是黄寔还是张商英,他们的记录方向大体还是相同的。

    至少在事情的具体过程和人物上,相差不大。

    区别只是措辞和用语的不同。

    ……

    吕公著静静的听着,派去打探的消息的人汇报来的事情。

    在他听完介绍后,他皱起眉头,问着左右:“御史们弹劾驸马,为何都堂不知?”

    左右战战兢兢,没有人敢接话。

    吕公著也知道,这个答案注定不可能有。

    因为天子处,堆积着数以百计的秘密弹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