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判律学(3 / 4)

加入书签

能与崔台符比拟。

    至少不能比崔台符差太多!

    这样的人,当然是很少的。

    学术上能和崔台符比的,资序不如他,资序上能和崔台符比的,在学术上又不如他。

    吕公著正为这个事情发愁呢!

    文彦博呵呵笑了笑:“老夫厚颜,向左辅举一人……”

    “前大理寺正杜孝锡杜纯!”

    吕公著听到这个名字,眼前一切,豁然开朗,问道:“可是熙宁时,在朝言:【今盗抵死,岁不减五十,以死惧民,民常不畏,而况于刖乎】的杜孝锡?”

    文彦博颔首。

    杜纯与乃弟杜竑,并称二杜,是大宋朝如今少有的刑狱专家。

    他们的政治立场都是旧党!

    但同时,他们兄弟的背景和出身,会让天子喜欢,至少不会反感——他们是海商的后人。

    其伯父、父亲都是在福建那边行船经商的商贾。

    杜纯的官身,就是其伯父没于南海,杜纯父毅然决然,前往南海将兄长棺椁扶回家乡桑梓下葬。

    朝廷闻之,甚嘉,于是许其父荫一子为官。

    杜纯就是靠着这个出官的。

    正是因为有着这个背景,杜纯兄弟是大宋如今最好的民事、商业诉讼官员。

    除此之外,这两兄弟还是大宋如今的‘反赦死派’的理论带头人。

    正是因此,所以他们兄弟被新党排挤、打压——新党是主张对于死刑要慎重的。

    因为王安石觉得人头要是掉了,就长不回去。

    而大宋冤假错案那么多,若是执法官严肃死刑纪律,会导致很多无辜者被枉杀。

    不如用肉刑代替大部分死刑。

    于是,就被杜纯怼了——您想用肉刑代替死刑,可现在的盗匪,死刑尚且无法吓住他们,区区肉刑吓得住?

    王安石表示怼的好,不要再怼了。

    反手就将之发落到了地方州郡去监酒税。

    这就是吕公著记忆里对杜纯最后的印象。

    如今,却从文彦博嘴里再次听到了杜纯的名字,吕公著忍不住问道:“未知杜公今何在?”

    文彦博笑道:“今在大名府,为大名府通判!”

    “这是韩持国出判大名府后,特地将他从河北路要了过去的!”

    “所以,左辅得去找韩持国要人!”

    “韩持国可轻易不会放此人……”

    吕公著连忙称谢,一路送着文彦博出了宣德门,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