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暴利的纺织业(3 / 6)

加入书签

,嘴里嘟囔起来:“这张敦礼,倒是有些小聪明,可惜用错了地方!”

    不过,这大宋的驸马爷们,确实在捞钱方面个顶个的聪明!

    典型的就是太宗女婿、真庙妹夫柴宗庆。

    和柴宗庆比起来,赵煦的这位姑父在捞钱方面,就只是一个小卡拉米了。

    赵煦能容忍自己的亲戚们捞钱。

    皇亲国戚,捞点正常!

    关键,不能挡他的路!

    挡他的路,那就是和他做对!

    和皇权做对,等于藐视皇权!

    必将遭到来自皇权的强力回应!

    而石得一报告的另外一个事情,让赵煦开始期待。

    他知道的,目前太母车纺纱的效率,是过去手工的十几倍。

    在过去,织布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人工。

    老的手摇纺纱车,即使是熟练工,一天最多也只能纺纱两斤到三斤。

    就这,还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妇女,用手来摇,一天下来,运气好一斤,运气不好十二三两,都很常见。

    所以,布帛的价值,才会如此坚挺。

    但现在,一台太母车,却可以轻轻松松的做到日产将好几斤的纱锭。

    而且产量非常稳定!

    这就是机器的优势所在!

    人,会累,要休息。

    但机器不会累,也不需要休息。

    无非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报废,多大点事?

    绫锦院那边的作坊,在过去几个月的表现,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的绫锦院,几乎就相当于一台印钞机。

    每个月都能稳定的带来数万贯的收入(棉布不包括在内)。

    正是因为绫锦院这么赚钱,所以,这汴京城中的人,才会观望至今。

    简单的来说,就是怕铁拳砸到他们身上。

    却殊不知,赵煦在这个事情上,就是希望他们动起来。

    在赵煦看来,大宋有太多太多资源,没有被利用起来。

    旁的不说,作为丝绸大国,蚕丝的销路,居然会成为问题!这你敢信?

    与此同时,大宋还有着大片大片的市场,没有被开发利用。

    从南到北,有的是一件衣服传三代,人走衣还在的例子。

    这怎么能行?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