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各方(4 / 10)

加入书签

    新城则不按军分,而是按照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个行政区划。

    其中,东厢的规模最小。

    只辖了九个坊区!

    文彦博听着,眯起眼睛,问道:“说说看,你的理由。”

    文及甫答道:“儿这些时日,已经走访过,也实地看过了。”

    “这新城东厢,虽只九坊,但坊中产业甚多……”

    “显仁坊、汴阳坊、崇善坊、安仁坊,自国初以来,便是作坊云集,百工汇聚……”

    “而春明坊、宣阳坊,则多勋臣外戚……”

    “又有朱雀门大街,贯穿整个东厢,人口繁多……”

    文彦博听着满意的点点头,看着文及甫的神色,也总算是欣慰起来。

    不过……

    “汝选新城东厢抵当所,恐怕还有一个原因吧?”文彦博悠悠的问着,眼睛直视着这个儿子。

    文及甫顿时瑟瑟发抖。

    但文彦博也不点破,只是道:“有些事情,汝要注意度!”

    汴京新城的东厢,最著名的地方,自熙宁以来,就只有一个地方——春明坊。

    那里有着先帝赐给王安石的宅邸!

    现在,王安石的嗣孙王棣在京城,跟在吕公著身边。

    每到休沐日,王棣都会回到春明坊的荆国公宅。

    然后他就效仿王安石,经常去邻居家串门。

    他的邻居是谁?

    宋处仁!

    宋处仁是已故的龙图阁学士、赠礼部侍郎宋敏求之子,其祖父是燕宣献公宋绶。

    而宋家,经过宋绶宋敏求父子数十年的经营,已经是这汴京城中最大的士大夫公卿社交场所。

    无论新党、旧党,只要到了宋家,都会暂时放下恩怨。

    而原因只有一个——宋家有着所有士大夫都渴望的东西——藏书。

    从宋敏求生前的著作,就能看出他家的藏书,到底有多么丰富和强大了!

    《唐大诏令集》、《六宗实录》、《长安志》、《春明退朝录》。

    宋敏求能有这些著作,靠的就是他家收藏的那几万卷,连宫中都未必有的唐代史料、典册、诗集。

    无论是欧阳修写新唐书,还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都得找他借阅藏书。

    那么宋家为什么有这么多藏书?

    那是因为,宋家掏空了四个大宋藏书大家的家藏!

    第一个是宋绶的外祖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