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套娃(2 / 6)

加入书签

nbsp;赵煦能留下他,真的是因为信任范纯仁,同时也是他家世好,舆论不会因此反弹——范仲淹的儿子,必须是忠臣!

    “大家可有人选?”冯景小心翼翼的问道。

    赵煦轻笑起来:“若以文章论,该是二苏……”

    “只是大苏在登州,且资序不足……”

    “小苏刚刚出知陈州……”

    “皆不可选!”

    这是自然的,唐宋八大家之二的苏轼兄弟,绝对是当代最适合进学士院的人选。

    但大胡子的嘴巴,太容易惹事。

    赵煦还不敢让他入京,不然天知道,他会说出何等惊世骇俗的言论来。

    正好,苏轼在登州玩的也很嗨。

    赵煦也就让他在登州嗨皮了。

    赵煦本来是想培养苏辙。

    奈何苏辙太天真,被人当枪使了。

    最后虽然被张方平、苏颂保了下来,却也是彻底得罪了太皇太后,只能出知陈州,避避风头。

    两宫撤帘前,他是别想回京了。

    而当代文臣士大夫,二苏之下,多少有些青黄不接。

    合适的人,不是太老了,就是太年轻了。

    可学士院确实需要进一两个人,来分担范纯仁的工作。

    不然,赵煦怀疑范纯仁要过劳死。

    赵煦也是无奈的摇头:“为今之计,也只能是从中书省、门下省选人了。”

    “或可效仁祖除宋绶权直学士院的故事,从中书省、门下省中择人权充学士院……以观后效!”

    赵煦说的是乾兴元年的事情——当时的三位翰林学士李维、晏殊、李资都在永定陵充陵园使。

    翰林学士院无人可用,章献明肃就命宋绶进入学士院当了临时工——权直学士院、知制诰。

    宋绶只干了两个月,就因为太年轻,得罪了章献明肃,而被罢出知南京应天府。

    但宋绶根本不亏!

    进一次学士院,哪怕是临时工。

    也等于有了翰林学士的资序,算是四入头。

    而四入头,等于宰执候补。

    所以,等到明道年间,宋绶就顺利拜为参知政事。

    冯景虽然不知道这些朝堂的旧事,但他很会察言观色。

    听到这里,他心中就已经明白了赵煦的意思。

    于是闭上嘴巴,不再说话。

    当天晚上,汴京城就出现了小道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