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吕惠卿回朝(3 / 7)

加入书签

并循例加宫祠官的劄子。

    而理由是——资政殿学士、判真定府臣璪,自承多病,乞朝廷推恩。

    依故事,前执政告病,朝廷当礼遇之!

    于是,宰执们非常贴心的给出了建议——臣等乞以资政殿学士、判真定府臣璪,为正议大夫,提举中太一宫。

    两宫那边自然没有意见,就将这劄子送来赵煦这里,若赵煦也没有意见,就会用印后命学士院制诏颁布施行了。

    赵煦会有意见吗?

    当然没有了!

    因为他对张璪的莽撞也很恼火!

    于是,便对身边的冯景吩咐了一声:“派人将劄子送去学士院,命学士院制诏,循故事推恩罢!”

    “诺!”冯景领命,接过劄子,躬身退下。

    赵煦微微叹息一声。

    在他看来,张璪是自作自受。

    韩绛致仕后,他就忽然上书告病。

    扯了一大堆有的没的,话里话外,却都是在说,元丰八年的时候,他有定储拥立之功,国家不该忘记他云云……

    纯属利令智昏!

    正如赵煦所言,太急了!

    他哪怕等个几个月再告病,都堂宰执们都不会对他下这么狠的手。

    偏他急躁,于是就得罪了一大堆人。

    其中,最不爽的,自然就是当朝的首相吕公著了。

    而吕公著什么人?

    政坛老人,从熙宁、元丰时代走过来,历经无数波云诡谲,却依旧屹立不倒的不倒翁。

    他能被张璪拿捏?威胁了?

    开玩笑!

    你不是自称有病,身体不好吗?

    好!

    朝廷给你升官加爵!

    快说多谢吕左揆!

    升正议大夫只是个幌子,真正的杀招在于加宫祠官。

    宫祠官在大宋政坛,自来只有两个用途。

    授给亲贵勋臣、致仕元老的时候,代表着朝廷恩典和皇帝宠幸(能多拿一份俸禄!)。

    但,在授给在任文臣的时候,味道就变了。

    因为宫祠官有一个特点——不任事!

    这个特点在大宋很棒!

    完全就是给异见者们量身定做的枷锁。

    正所谓‘罢之则伤恩,养之则玩政’,而宫祠官刚好可以规避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